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十余所高校的“大咖天团”来了!江苏高中生率先用上了清华的AI通识教材

“人工智能、心理健康、仪器科学、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医学、药学……我们也能跟大学生一样,听高校‘大咖’教授的课了!”从秋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团队“入驻”南京市第一中学,为高中生们开设20余门校本课程,为学生们带来大学级别的优质课程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一中也是清华大学“大中衔接”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教材《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全国首家使用单位。堪称天花板级别的配置,那么,“大咖天团”具体教啥?怎么教?新教材怎么用?如何更多更好地覆盖全省中学生?

“大咖天团”来了!每一个都想选

在“大学课程进校园”客座导师聘书颁发仪式上,“大咖天团”集中亮相。南京一中学生直呼“每一个大咖课程都想选!”

刘澄玉教授

“既要传递前沿科技,也要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南京一中的“科学副校长”,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澄玉教授团队带来了《中学生身心健康评测与调控技术》课程。

刘澄玉教授告诉记者,课程将从生物学基础出发,结合人工智能、穿戴式医疗技术、脑机接口等手段,帮助学生科学认知心理压力,同时通过“情感方舱”项目,引导学生将情绪调控与科技发明结合,能更好地找到放松的途径。他也希望,能通过课程引领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黄圣君教授

“大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完备,但高中生更需要‘兴趣种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圣君教授团队开设的《人工智能初探》课程,定位为“科普启蒙”。

黄圣君教授告诉记者,课程会通过学科历史故事、日常生活应用案例等,帮助学生甄别科学知识与虚假信息。“比如,解析航空航天领域的AI技术应用,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当他们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内心会有更明确的方向和内在驱动力。”他认为,这类课程能为学生未来学业规划提供参考。

据了解,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在南京一中共开设校本课程20余门,涵盖人工智能、心理健康、仪器科学、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医学、药学等多领域的精品课程。

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表示,当前,推动大中衔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鲜明主题。十余所知名高校和机构的顶尖学者和行业专家,带来的不仅是前沿的学术知识、先进的科学理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育人责任和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怀。“我们也非常感动于杰出校友,如李千目教授等,重返母校,反哺育人之根,这份情谊,弥足珍贵。”居艳表示,这些校本课程,将真正实现“大中衔接”的理念,让一中学生提前浸润在大学级的学术氛围中,激发无限潜能,支持多元成长。

《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来了!他们第一波使用

据介绍,清华大学“大中衔接”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教材《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近日在宁发布,南京一中作为全国首家使用单位,特邀教材主编、南京一中杰出校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大数据学会(筹)理事长李千目教授,分享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在高中与大学阶段的衔接设计与创新实践。李千目教授告诉记者:“丛书的主要编者均为重点高校的老师,有丰富的人工智能课程授课经验。这些优秀的大学一线老师,下沉到中学,重新组织相关的案例,让中学生们能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接受人工智能相关原理。”

“希望这套教材能成为学弟学妹们打开人工智能世界的钥匙。”作为南京一中杰出校友,此次,李千目教授携清华大学“大中衔接”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回到母校,别具意义。据介绍,该教材由C9及重点211高校一线教师编写,通过结合中学生认知水平重构案例,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理解AI原理,同时配套免费在线教学平台,实时更新新知识、新案例,确保内容与时俱进。

《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如何让更多的江苏中学生受益?李千目教授也透露,未来会选择100所省内中学,进行教材和课件的赠送,进行公益性教师培训,提升江苏青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整体思维和水平。

李千目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是驱动科技发展的核心工具,能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多学科进步,提前接触相关知识,可帮助学生弥补“学科融合思维”的短板,为今后专业认知打下基础。此外,江苏作为制造业强省,拥有丰富的实践资源,课程能锻炼学生“活用资源、创新实践”的关键能力。“十年后,这些孩子将成为社会中坚,现在的思维锻炼,是在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科技发展储备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兰倩怡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