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商业/新闻 > 正文
从“秋老虎”到“断崖式降温”,谨防呼吸道疾病趁虚而入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带着渐浓的凉意登场。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点之一,秋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出现“断崖式”下降,且白天最高温与夜间最低温差值可达10℃以上。这种剧烈的温度波动,使人们更容易受到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侵袭。

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分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阳气随季节变化逐渐内敛,免疫力也进入一个相对薄弱的阶段。低温环境会显著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当鼻腔、咽喉部的黏膜血管因寒冷收缩时,黏膜分泌的黏液减少,原本能阻挡病毒、细菌的“天然屏障”变得脆弱,此时若病毒入侵呼吸道,就会更容易引发感染。

更值得注意的是,秋分时节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暗藏风险。不少人仍停留在 “秋老虎” 的余热记忆中,穿着单薄的衣物出门,早晚受凉后未能及时保暖;办公室、家中开始关闭窗户保暖,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病毒、细菌在密闭空间内浓度升高,交叉感染的概率大幅增加。这些因素叠加,使得每年换季时期成为感冒、流感的高发期,医院呼吸科门诊量往往会出现较大增长。

当身体受到病毒侵袭时,一定要早识别,早干预。连花清瘟作为应对呼吸道疾病的创新药物,凭借其独特的组方优势和显著的疗效,成为众多家庭的常备药物。连花清瘟基于“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治法,融合了传统中药智慧与现代药理研究,组方中包含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广藿香、红景天等13味药材,多靶点发挥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调节免疫等作用,对于感冒、流感引起的发热、肌肉酸痛、头痛、鼻塞、咽干咽痛等症状有良好效果,可缩短病程。

秋分时节,日常防护也不可或缺。在穿衣方面,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但需把握“冻”的尺度,早晚气温较低时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饮食上可适当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补充维生素C,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应对季节变化。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