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买了机票还要花钱选座?专家:涉嫌违法!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飞机“付费选座”的话题再度引发讨论。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购买了机票、准备线上值机选座时,却发现能选的座位非常少,大片座位处于“锁定”状态,令出行体验大打折扣。

大面积“锁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飞机预选座成为“增值服务”

航司选座规则模糊不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看到了不少机票“锁座”相关投诉,消费者反映“座位被锁起来”“全剩后面的座位,没有靠窗的座位”“专门设置的母婴座位也是锁定的”。

记者预订了一张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客舱一共176个座位,除安全出口外,经济舱前6排全部被锁定,部分其他排座位靠窗和过道的也被锁定了,旅客无法免费选择。

随后记者又预订了另一家航空公司北京飞往三亚的机票,同样比较靠前的座位也有不少被锁定。

航空公司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这属于增值的产品和服务,前面座位都是要扣积分的。按照常规来说,靠前的座位会贵一些,没有相应的定价标准,以展示的页面为准。 ”

记者查询多家航空公司相关规定发现,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推出了预选座位的增值服务,一般国际航班采用付费购买的形式,国内航班则需要通过积累里程兑换。

记者登录航空公司官方App,发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锁定座位需要支付1600积分或3100积分解锁,根据座位的前后位置等因素不同需要支付的积分也不相同,但并未发现航空公司关于“锁座”的规则和比例的相关说明。

专家:飞机“锁座”涉嫌违法

应明确“锁座”比例和范围

付费选座早期在国外航空公司,尤其在低成本航空中非常普遍。由于机票价格非常低廉,所以旅客需要额外支付选座费、行李费等相关费用。

2015年左右,我国航空公司开始在国内航线上尝试付费选座,初期飞机“锁座”更多的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增值服务。那这种行为到底是否合理呢?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根据民航安全需要或为了特殊的群体,适当地锁住一定的位置是可以理解的,但单纯为了多收取相关费用,故意把座位锁起来,有可能会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

陈音江认为,“付费选座”还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了旅客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同时也涉嫌违反价格法,使消费者在支付机票价格后额外付费选座。

此外,专家还认为,航空公司应该要明确航班“锁座”的比例和范围,对于付费选座的规则也应该公开透明,免费和付费座位的比例应该要满足不同旅客的差异化需求。

飞机“锁座”成为行业惯例

付费业务鲜有受到处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飞机“付费选座”一直饱受争议,但近年来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逐渐成为一种“行业惯例”。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2016年北京市发改委曾对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选座收费”项目进行处罚,认定中国联合航空公司“自立收费项目收费”,违反了价格法相关规定。但此后,各航空公司的有关“付费选座”业务,鲜有受到处罚。

陈音江建议,针对现实情况,有关部门要及时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对具体行为进行研判。如果确实违反了法律法规和民航的管理制度,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就应当责令整改,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民航消费体验。

责编:艾陆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