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青春华章|千年水利遗产斩获“世界认证”,赤山湖书写人水和谐典范

9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传出喜讯,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填补了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9月22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实地到访赤山湖畔,感受这处千年前的水利遗产带给当今的触动。

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申遗”成功

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始建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目前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灌溉面积7.7万亩,如今依然是南京防洪体系的“安全阀”。

赤山湖航拍全景图

赤山湖灌溉工程展示馆内,复原版东汉龙骨水车在灯光下静静伫立,多元展陈手段将千年治水史娓娓道来。而几公里外的赤山闸畔,古代磐石水则与现代智能监测系统并肩而立,古老河道与现代水利设施相映成趣,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治水传承。​

“时间足够久、规划足够好、管理足够出色,记载还特别完整。”句容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张雨路告诉记者,古人巧用句容“丘圩并存”的地形,创造性地以“低乡蓄水、高乡壅水”的“三维治水体系”,实现全流域调蓄,其科学理念至今仍在灌溉、防洪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目前,在13项赤山湖灌溉工程遗产中,有8项仍在发挥原有功能,体现了其设计的科学性与耐久性。

赤山湖湿地风光

雁栖岛的水则模型藏着更惊人的智慧。宋代先民以“春夏七尺、秋冬四尺”的刻度规范用水,这套江苏最早的水文观测系统,还配套了《景定建康志》记载的966字“湖条”:专职“湖长”网格化管理、划定围垦红线,甚至设“传食田”保障维护经费。“它是少有的既控水量又管围垦的古代工程,与今日‘河长制’‘生态红线’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张雨路感慨道。​

“申遗”成功掀开保护新篇。句容市近年通过关停宕口、搬迁污染企业、建设展示馆等举措持续推进赤山湖生态治理与功能拓展。如今的赤山湖已是国家湿地公园与水利风景区,形成融灌溉、生态、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体系,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开展300余场科普活动,跻身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列。千人骑行、冬泳节等活动让这里活力迸发。​

从三国“筑塘开渎”到当代生态共治,这座千年灌溉工程正以世界遗产之名,续写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新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陆威 华苏杰

责编:肖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