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演绎钢铁与山河的极致浪漫,用科技“智”造世界第一高桥

本月底,被称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即将建成通车,两岸的通行时间由两小时缩短至两分钟。从“桥梁博物馆”到全球基建的中国样本,桥梁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部部壮丽的篇章。在建设过程中,花江峡谷大桥面临着诸多世界级难题,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其中发挥了核心驱动作用。它不仅在复杂的山区环境中成功架起了一座座天堑通途,更让贵州桥梁走向世界,成为展示中国基建实力的亮丽名片。

就地取材破困境 机制砂撑起“桥之基”

机制砂,是花江峡谷大桥主塔的主要组成成分。别小看这块小砂石,过去几十年,它为贵州省下了230亿元。

贵州交勘院总经理助理、研究员吴大鸿告诉记者:“河砂是和混凝土同时诞生的,早期的一些大桥的建设,都是以河砂作为基础的。机制砂是我们是逼得没办法才用的一个东西,因为贵州没有大江大河,沉不下河砂来。我们是就地取材来发展这样一项技术,从开挖出来的废石,经过我们专用的设备对它进行破碎筛分、去除杂质,然后得到可以和河砂媲美甚至超越河砂的一个砂的种类。”

从9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到世界第一高桥的建设,不沿海、不沿江的贵州,用凿山开路的精神,辟出了建桥修路的全新技术。而这样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大桥的主缆建设上。

钢缆织就“空中纽带” 本土技术彰显硬实力

花江峡谷大桥,总重4万吨,相当于2万辆轿车的重量,而拉起整座桥梁的,竟然只有两根主缆。

贵州钢绳缆索工程公司经理骆治安告诉记者:“一根单缆有217束索股,每一根索股有91根钢丝,单根缆钢丝总数就达到39494根钢丝,首尾相连接起来就超过了10万公里,这个长度绕地球赤道两圈半还多。”

这样的“力能扛鼎”,产自本土企业贵州钢绳,其产品曾被应用于三峡大坝、神舟飞船等重大工程,此次成功研发的2000兆帕级多元合金镀层超高强度编织的主缆,是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是首次应用于大桥的建设。

“花江峡谷大桥是钢铁与山河的浪漫。当汽车驶过花江峡谷,轮胎下是4万根钢丝在集体合奏。贵州钢绳用2000MPa这个答案在告诉世界:中国桥梁,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那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骆治安说。

创新技术突破 为百年工程保驾护航

不服输的精神注入了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的方方面面:创新性地在主缆中植入智慧光纤,让百年工程有了“保健医生”;锻焊组合式索鞍核心技术的突破,改写了悬索桥建设的规则,更在全球工程界引发震动。中国式奋斗和创新精神,汇聚在了这座“世界第一高桥”上。

桥旅融合开启3.0时代 交通与旅游双向赋能

大桥的建成,除了给沿线百姓带来交通便利,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还将贵州的“桥旅体”融合带入了3.0时代。高空赛道、蹦极、荡绳等前所未有的桥旅融合项目设计考验着桥梁建设者们的创新与细心。

贵州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告诉记者:“我们在梁的上弦的位置和下弦杆的位置都布置了一个横向的抗风稳定板。风一来过后通过翼板就把它打散了,这个抗风稳定板以后还是我们旅游的‘高空竞速’支撑的地方,宽度大概有1米5,人可以在上面跑。不管是高空蹦极、滑翔、高空跳伞等项目,还是到我们桥肚子里面去喝咖啡,都可以进行风力的预报预测。”

从北盘江大桥、平塘特大桥到如今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不断刷新世界桥梁的“高度”与“跨度”。今年,在省科技厅等单位的支持下,山区桥隧工程智能建造与运维重点实验室成立,将进一步为贵州桥梁注入科技动能。正如建设者所言,花江峡谷大桥是“钢铁与山河的浪漫”,更是中国桥梁建设者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精神的生动见证。

实验室负责人韩洪举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已经做成了主缆防火的技术,大桥只要一失火,里面的材料性能就会下降,所以防火很重要。现在技术已经在花江峡谷大桥落地了,以后会在同类型桥梁上进行推广,让桥梁更健康更长寿地活下去,更多地为人民出行服务。”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