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无锡发现长江下游最早的史前古城,距今6000年,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

交汇点讯  记者25日从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无锡斗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城遗址,距今已有6000年。这是长江下游已知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

斗山遗址航拍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斗山遗址范围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斗山遗址考古总领队、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告诉记者,此次考古最重大的发现是遗址的三条壕沟和内外两道墙,其中内墙及其外侧壕沟闭合完整,大致呈圆角方形,外墙及其外壕主要在遗址北半部,其南半部分暂未发现,推测已被现代水系和村庄占压或破坏。壕沟和墙体内出土的陶片属于马家浜文化,碳测年表明遗址年代不晚于距今6000年。

根据发掘和勘探情况,考古人员认为斗山遗址存在马家浜文化时期城址,城址可能存在内外两重城,其中内城面积约7.5万平方米,外城面积推测约12.5万平方米。

斗山遗址濠沟内出土的马家浜文化陶鼎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斗山遗址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器物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97日在无锡召开的斗山遗址考古现场专家论证会上,陈星灿、栾丰实、袁广阔等16位专家实地考察并听取考古工作汇报,最终形成专家意见,认为斗山遗址考古“揭示了马家浜和崧泽文化时期的城墙、高等级墓葬等重要遗迹”,其中马家浜文化时期城址“是目前长江下游发现的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据了解,此前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史前城址是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000年。目前长江流域与斗山遗址年代相仿的史前古城遗址还有长江中游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斗山遗址内墙剖面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斗山遗址考古工地现场   于锋 摄

斗山遗址于2023年在无锡市新锡快速路工程的考古前置调查中被发现,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以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时期堆积为主体。

20247月,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博物馆、南京大学和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工程拟占压区域约1.8万平方米开展发掘,目前已清理出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194座、房址13座、红烧土堆积12处等众多遗迹,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铜器等文物近1800件。

斗山遗址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墓葬  于锋 摄
斗山遗址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墓葬 于锋 摄

作为 “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太湖北部文明化进程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斗山遗址考古将为深入阐释该区域在中国史前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价值作出积极探索。

接下来,联合考古队将按照大遗址考古的要求制定中长期规划,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系统全面地揭示斗山遗址的内涵和价值。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于锋 王宏伟  通讯员 靳扬扬

视频摄制 张伟超

编辑  冯海青 徐宁 顾星欣

责编:冯海青,徐宁,顾星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