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如何减少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走协同路径方能双赢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扩张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引起人们重视,如何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减少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甚至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9月25日,2025全球滨海论坛“可再生能源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发展,共创可持续滨海未来”专题工作坊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路径,为全球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案例。

盐城市副市长王连春表示,盐城始终坚持以“统筹协调、系统协同”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路径,将生态保护贯穿能源发展全过程,致力于实现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双赢,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典范。

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前总裁兼理事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理事会前主席章新胜认为,应充分借鉴IUCN提出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IUCN副总干事斯图尔特·马吉尼斯介绍了IUCN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生态保护方面的战略倡议,呼吁通过科学规划与多方参与,实现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生态正向影响。

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顾问斯坦利・约翰逊从国际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可再生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危机方面的最新进展。

案例分享环节,隆基绿能、金风科技与远景能源的企业代表分别展示了各自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中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创新实践,分享了行业内在协调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

对话环节以“可再生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挑战与机遇”为主题,邀请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环境专家亚历克斯·哈吉伊瓦诺夫、IUCN能源转型首席专家瑞秋·阿桑特、国际鸟盟气候与能源政策高级经理李奕潼、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观察”项目协调员陈安禹,以及法国飞兰公司国际商务总监埃里克·里厄。五位嘉宾围绕政策协同、海洋空间规划、跨部门合作和基础设施项目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各方一致认为,需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多方参与,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苑青青 卞小燕 姚政宇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