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对我说,‘你守着边,我守着你’!”
“罗布泊里有一座灯塔,而我就是那个点亮灯塔的人。”
“我们把生命的春天背进了雪山。”
……
9月25日,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中共江苏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承办的“红色基因永传承、强国复兴立新功”全国老兵宣讲团主题巡回宣讲(江苏站)活动在宿迁举办。
6位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方、不同岗位的老兵,有着共同的身份——“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我们想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希望也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为群众往前冲锋
齐耳短发、小麦色皮肤……第一个登台宣讲的老兵徐玲,是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党总支书记。
她曾是中国第一批女水兵之一、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女舵手、辽宁舰首位女操舵兵,参加过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在亚丁湾对峙过索马里海盗……从军后的众多重大时刻,让徐玲明白一个道理:“军人最大荣耀,就是关键时刻顶得上。”
这些年,从部队回地方,从机关到乡村。“一个城里姑娘,连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能行吗?”面对群众的不认可,徐玲不服输:“来了就要干好,不然对不起我当过兵的身份!”
她把社区851户人家全走了一遍。张大爷每月15日要去医院检查,李大娘家的鹅被邻居家的狗咬了……谁家有什么事,都找她处理。如今走在村里,爷爷奶奶会喊她小名,“小芳子,来我家喝口茶呀!”
4年前芦沟社区还是负债累累的落后社区,如今已是万亩虾稻田连成一片的金色海洋。徐玲说,不管是“深海蓝”还是“田野绿”,到哪都会保持操舵手的习惯——瞭望远方、把定方向,让军人的本色闪亮、发光。

同样闪亮、发光的,还有来自供电系统的退役老兵郭立梅。
脱下军装后,她毅然选择了一份最基层的工作——国网银川供电公司的抄表员。30年里,郭立梅从爬楼的抄表员,到管理6个营业厅、39名员工的班组负责人,始终不变的是“战士冲锋的姿态”。她带的班组服务50万客户。她说,每块电表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冷暖,“我的服务时刻在线!”
“军人退役不褪色,为民服务的道路永远在前方!”郭立梅为自己的宣讲画上一个铿锵有力的句号。

用生命守护誓言
敦煌有莫高窟,敦煌以西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罗布泊里有一座灯塔始终亮着,而我就是那个点亮灯塔的人。”敦煌市公安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原所长李生寿的开场白很“吸睛”。
1998年,红十井派出所成立,李生寿是第一任所长。“我们硬是在罗布泊这片绝境之地扎下根。”说是扎根,住的是帐篷,锅碗瓢盆时常被沙尘暴卷走。在50℃酷暑和零下30℃严寒中,他们在无人区巡逻,先后抓获数十名犯罪分子。
2001年底,红十井派出所从罗布泊搬到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更名为雅丹景区治安派出所。24年来,198次生死救援,26条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王之涣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我们这些警察不就是吹进死亡之海的春风吗?”

在千里之外的阿拉善,中蒙边境上,矗立着内蒙古首家“戍边夫妻警务室”。一对“90后”夫妻徐乃超、李文娜带着2岁大的女儿守在这里,守护着8户牧民和面积达3145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
“和平从来不是馈赠,而是用生命守护的誓言。”老兵宣讲团成员徐乃超,曾是一名武警边防战士,2019年转隶为移民管理警察。2022年,中蒙边境线要建抵边警务室,他报了名。妻子李文娜也是一名警察,“跟你一起去!你守着边,我守着你!”
阿拉善壮美景色的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称号——“生命禁区”。用电靠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吃水要去8公里外拉,一年有200多天与风沙为伴……但再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两颗炽热的心。妻子发挥医学专业特长,成立便民卫生室……3年来,夫妻警务室打造了戍边教育基地、托管班等8个便民站点。牧民们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拉来珍贵的生活用水。“我们不仅是边境的守卫者,更成了牧民信赖的自家人。”
2023年6月,戈壁滩上迎来一份珍贵的礼物——来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从此,巡逻车里多了一个婴儿座椅。夫妻俩给女儿取名漠漠:“阿拉善的这片沙漠,是我们守护的印记。要让她记住这片养育之地,更希望她懂得,生命如胡杨,越是扎根荆棘,越要挺拔生长!”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移民管理警察。”徐乃超感慨地说,在祖国北疆漫长的边境线上,有无数个移民管理警察。大家的努力,才让祖国的版图寸土不让,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光荣应该属于我的战友们!”
台下掌声雷鸣,送给徐乃超夫妻,也送给他的战友们。

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大家看,这张照片上是我父亲,他曾是一名抗战老兵,可他却给我敬了一个军礼!”在宣讲中,江苏退役老兵、宿迁市黄河水上救援队队长王爱东晒出一张照片,现场很多观众为之泪目。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到地方后如何发挥能力,为群众服务呢?”2009年,王爱东组建江苏第一支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
生命黄金救援时间仅有几分钟,救援队起初只有一根竹竿、两只救生圈……设备不够、资金不足等问题扑面而来。王爱东自费3万元,买了一艘二手救援艇。他带着妻子搬进了古黄河畔一间小铁皮板房,冬冷夏热,一守就是十几年。他首创水上救援24小时值巡制,以部队的标准要求队员们。
渡过险滩就是一马平川。救援队如今“鸟枪换炮”:7艘救援艇,还有河道清障挖掘机、水上吊车、遥控巡逻艇、电动救生圈……人员规模壮大为78支志愿分队、注册志愿者6.8万余人,先后参与紧急救援救助2300余起,挽救432位群众的生命。
十多年坚持做好一件事,王爱东说自己无怨无悔,唯独对不起家人。多少个除夕夜,无法和家人团圆。有一年春节,队员们“强制”给他放了假。当他回到家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父亲一看到他,给他敬了一个军礼,含混不清地说了一句:“快走,你任务重要!”王爱东说,“我当时愣在那里,泪如雨下。”满肚子委屈和不被理解,在那一刻都得到了认可。

“古咕丁”,是蒲公英的藏语谐音,意为“永恒的爱”。
浙江台州退役老兵刘青,登台宣讲了她牵头创办的“古咕丁”公益项目。项目致力于将医疗知识如蒲公英种子般广泛传播。10年来,项目为中西部偏远地区培训校医、装配保健室、开展健康筛查及医学课程,提升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水平,累计服务儿童超万名。当第19间保健室落成,牧民们捧着哈达对这些来自大海边的志愿者们说:“你们把生命的春天背进了雪山!”
“军人的担当,不只是战场专属的勋章,而是融入骨血的信仰。”刘青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