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以来,江苏最热门的话题是“苏超”。其实,江苏不止一种“苏超”。除了足球,在工业制造、工程建设、区域经济、科教文化等很多领域,江苏都有门类丰富、实力领先的“超级”名片。
中秋月圆,万家团圆。值此佳节,交汇点新闻与江苏工人报社联合发起“同苏超 AI团圆”公益活动,以足球的热情传递关怀,用科技的温度跨越距离,为可亲可敬的“苏超”建设者送上一份特别的中秋礼物。活动将面向坚守在一线、不能与家人团圆的江苏超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者,通过AI技术生成“全家福”,这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封承载温情的数字家书。
“虽然不能常伴家人,但看到这片建筑群拔地而起,就感觉自己点亮了千万个家的温暖。祝家人安康,祝国家建设蒸蒸日上!”
中秋未至,思念已满。
在常熟UWC+创新岛项目工地上,水电安装工程师何后伟正忙着项目最后的验收与结算工作。今年国庆中秋,他很可能依然要坚守在这片倾注了三年多心血的土地上。
“项目到了收尾阶段,现在主要是工程验收和结算工作。”何后伟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背景安静了许多,“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与电缆水泵打交道,但每个环节的验收都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品质,一点都不能马虎。”

这位负责项目“水电脉络”的工程师,还有着另一个身份——两个男孩的父亲:大儿子快5岁了,小儿子还不满1岁。问起对中秋最深的记忆,他顿了顿说:“是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母亲亲手做的一大桌家宴,那种味道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现在,最盼着能陪两个儿子一起看月亮、讲故事。”
作为投资体量巨大、地理位置特殊的UWC+创新岛项目水电安装负责人,何后伟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个项目已经开展了三年多,就像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长大。”他的话语中充满自豪,“我们全力以赴,正是为了将这里打造成高品质的‘人才归谷’社区。大家都明白,我们正在构筑的是常熟未来的地标,每一个人都为此拼尽全力。眼下工程进入最后阶段,我们反而更加谨慎,盼望着项目能够圆满收官,不负所有人的努力与期待。”

最让他牵挂的,是远在老家的父母、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每次视频,大儿子都会问:‘爸爸,你啥时候回家?’小儿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会在镜头前咿咿呀呀地伸手要抱抱。”说到这里,何后伟的声音轻柔了许多,“我只能告诉孩子,爸爸正在完成一个重要的工作,很快就会回家了。”
谈到家人,何后伟的语气立刻变得柔软而深情,他笑着说:“我手机里存的家人的照片其实不算多,但每一张都反反复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工作间隙、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点开相册——看着孩子嬉闹的样子、爱人温柔的笑容,好像他们就在身边一样。”这些定格的美好瞬间,成了他在异乡工地中最温暖的陪伴,也让他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特殊“团圆”。
何后伟特意从这些反复观看的照片中挑选了一张全家福作为AI合成的底片。照片上,一家六口人笑容灿烂,小儿子呆萌地望向镜头,眼神清澈明亮。“虽然今年中秋可能还是不能陪在他们身边,但希望通过AI技术,能让我们一家以另一种方式‘团圆’,这也算是一种新时代的‘千里共婵娟’吧。”
当被问及最想对家人说什么时,这位平日与工程验收打交道的工程师语气诚挚:“虽然不能常相伴,但每当我看到这片建筑群顺利通过验收,就感觉自己也点亮了千万个家的温暖。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他还想对所有重大工程项目上的同仁们说:“这些年在项目上,我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希望大家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安全,我们才能为家人撑起一片天,才能平安回家团圆。”
月未圆,人未聚,但情已满。在江苏众多超级工程的建设中,有无数个像何后伟这样的建设者,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奉献书写担当。这个中秋,他们或许无法与家人团聚,但他们的付出,正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吕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