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一周热点 > 正文
三年半亏损9.6亿元,邮惠万家银行被邮储银行吸并

新华日报财经讯 9月24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01658.SH;01658.HK)发布公告,宣布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这家成立不到4年的独立直销银行,在累计亏损9.58亿元、总资产较峰值缩水近20%后,正式迎来退场时刻。公告显示,此次合并是为了“实现战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及降低管理成本”,合并后邮惠万家银行的全部业务、资产及债权债务将由邮储银行承继。

经营陷困,规模缩水伴亏损

作为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本50亿元,定位为“服务三农、助力小微”的普惠金融平台。凭借母行6.7亿客户资源和全国2.4万个网点优势,开业初期一度被寄予厚望。

2022年6月开业后,该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2023年末达149.9亿元峰值,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然而,光鲜数据背后,亏损持续扩大: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62亿、-2.63亿、-4.15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亏1.18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达9.56亿元。

更严峻的是,资产质量与业务规模同步恶化。2024年不良贷款率飙升至6.66%,较2023年增长近三倍,信用减值损失达4.31亿元,几乎吞噬全年营收。最终,资产规模较巅峰缩水14.4%,用户增长与业务创新未达预期,成为压垮这家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

定位存忧,业务重叠加风控

邮惠万家银行的困境,背后是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深层矛盾。在服务定位方面,该行试图兼顾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领域,却与邮储银行手机银行、中邮消金等既有业务高度重叠。

例如,其代销理财业务因缺乏牌照仅贡献926.75万元净收入,而母行中邮理财已占据市场优势。下沉市场用户对线下服务依赖度高,线上转化率低,导致获客成本高达800元/用户,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在风控方面,2025年7月,该行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罚425万元,暴露内控漏洞。2024年不良率激增,反映在下沉市场竞争中放松风控标准,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作为独立法人,邮惠万家需承担双重监管成本,与母行协同效率低下。技术投入依赖母行资源,却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最终沦为“数字化面子工程”。

行业落寞,昔年跟风今遇冷

回溯行业历程,直销银行曾一度火爆。2013年,北京银行率先引入直销银行服务模式。随后近百家银行跟风入场,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相继推出直销银行业务。

2017年,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正式开业,被视为行业发展的新阶段。但如今,曾经的三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中,招商拓扑银行尚未正式经营就告“夭折”,邮惠万家银行被合并,仅剩百信银行一家。

即使是幸存者百信银行,经营也面临压力。截至2024年末,百信银行实现净利润6.52亿元,同比下滑23.74%。

根据公告,此次吸收合并对邮储银行的财务报表影响较为有限。“由于邮惠万家银行是邮储银行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母子公司吸收合并对邮储银行集团当期的财务报表基本无影响。”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表示。目前,该合并方案尚需提交邮储银行股东大会审议,并报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邮惠万家银行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产品同质化严重,业绩表现不佳,难以适应激烈的银行业竞争。在行业专家看来,持续亏损状态难以支撑作为独立法人银行的长期运营。

行业分析认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作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路径之一,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不再侧重于设立多少个创新子公司,而是看谁能将数字科技更深、更实地融入核心业务流程,避免重复建设。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

责编:陈公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