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隆重开幕。会上,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公布,来自宿迁市沭阳县的谢大春,凭借在石英材料领域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卓越贡献,名列其中,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农民到国家级工匠的传奇蜕变。

“这次大会让我看到了全国顶尖的创新成果,开阔了视野,也深感责任重大。”谢大春言语中难掩激动。这位外表朴实、双手布满老茧的技术总监,正是江苏鑫亿鼎石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灵魂人物”。他的经历,是一部长达近30年的奋斗史诗。
时间拉回到1982年,高考失利的谢大春回到田间,一干就是13年农活。1995年,命运之门偶然开启,他以一名电工的身份,走进了家乡的一家乡镇企业。对于这位除了种地一无所长的“泥腿子”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他不服输。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把每一个零件、每一条线路都刻在脑子里;晚上抱着设备说明书,逐字逐句地啃。短短一年,他就摸透了全厂设备的原理,从门外汉成长为挑大梁的电机班班长。

然而,谢大春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心中一直有个“心病”:中国的石英矿储量丰富,但因提纯技术落后,芯片、光纤等核心产业所需的“5个9”(纯度99.999%)以上电子级石英砂,长期依赖高价进口,处处受制于人。
“一定要把纯度从‘4个9’提升到‘5个9’,甚至更高!”这个想法点燃了谢大春此后20多年的攻关之路。
石英砂提纯的关键在于“冷爆”工艺,即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分离微米级的杂质。但高温石英砂一入水,瞬间将冷水变沸水,效果大打折扣。国内无数专家团队在此折戟,谢大春也一度陷入瓶颈。“那段时间,师父几乎就住在厂里。”他的徒弟回忆道。

灵感有时就藏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一声街边的爆米花响,让苦思冥想的谢大春茅塞顿开。“借鉴爆米花均匀受热的原理,我们发明了动态焙烧冷爆技术!”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和12次重大改进,谢大春带领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成功研制出纯度高达“5个9”的电子级石英砂,一举填补国内空白。
他并未停步。如今,由他领衔研发的“电子级石英砂国产化制备技术”等5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超高纯电子级石英砂关键制备技术”更是将纯度提升到了惊人的“6个9”。这些过去只能望洋兴叹的“金砂”,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家战略领域。

从“农民工”到“大工匠”,谢大春的身上,荣誉与责任并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100余项荣誉的背后,是他拥有的100余件授权专利,是他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带出的300多名行业技术骨干。
“我将把大会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自己要持续攻关,更要做好‘传帮带’,培育更多青年人才,为沭阳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工匠力量’。”谢大春语气坚定。
近年来,沭阳县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谢大春的成功,正是这片创新热土上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的生动缩影,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最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