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重现《正义必胜》文艺晚会演出片段,南艺参演学子深情开讲

9月26日,南京艺术学院校园里,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温情开讲。参与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的师生们,带着舞台上的汗水、感悟与成长,与全校师生共话历史传承的重量。

9月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此震撼上演。作为江苏唯一参演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派出51名学子,以精湛的表演圆满完成了第二场红星照耀中国歌舞《延安 延安》、第五场《正义永恒》领唱、合唱《势不可挡》的核心任务,让抗战精神在舞台上鲜活绽放。

“每天早上7点,我们就背着练功服出发;晚上11点返程时,累得连抬脚都要靠意志力,但没有一个人提‘放弃’这两个字。”学生乐顾杰回忆起近百天的集训,语气里满是坚定。这场排练,远比想象中更“磨人”。导演一句“要跳出延安农民的盼头”,成了大家突破的方向。

白天,在排练厅里,他们围着导演反复推敲每个细节:抬手时手腕的弧度要多高?转身时重心如何转移才能衔接自然?为了再现开荒场景,每个人每天挥锄头上百次,木镐的把手被磨得发亮。“直到每个动作都不用思考,能像呼吸一样自然流淌,我们才敢停下。”乐顾杰说。

当聚光灯打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51名学子完成了从“舞者”到“历史见证者”的蜕变。2022级古典舞表演专业学生张威至今记得带妆彩排时的震撼:“我手里握着木镐,那一刻突然觉得它不是道具,是延安农民开荒的希望;脚下的舞台也不再是冰冷的地板,像是黄土高原上那片孕育生机的土地。”

学生王尧则经历了一场“极致考验”。某个排练午后,他刚端起饭盒准备吃午饭,就接到导演的紧急通知:下午要完成从“深耕土地的农民”到“持枪而立的民兵”的身份跳转。“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两个角色的气质完全不同:农民要朴实,民兵要坚毅,不仅动作要换,连眼神里的情绪都得变。”王尧没敢耽误,立刻放下饭盒冲到排练厅,对着镜子练习持枪姿势:手臂如何保持稳定不发抖?眼神如何传递“保家卫国”的坚定?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反复调整。下午表演时,他的表现得到了导演的一致认可。“那一刻我才懂,当‘我’和角色融为一体,舞蹈就不再是动作的堆砌,而是连接历史的桥梁。”王尧告诉记者。

演出前,学子们齐聚人民大会堂,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镜头里,先辈们用身体面对敌人枪口、用鲜血守护家国的画面,让学生刘明浩好几次红了眼眶。“观影结束后,我攥着拳头对自己说:一定要把先辈的勇气跳出来。”排练时,导演要求“眼神里要有故事,动作上要有力量”,他便把纪录片里的画面刻在心里,抬手时,想着先辈们举起武器的坚定;跳跃时,想着他们为了和平奋力向前的决心。“以前跳舞可能更在意动作好不好看,这次不一样,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对历史的敬畏,是‘先懂史,再起舞’,才让舞蹈从形似走到了神似。”

排练中的感动,成了学子们心底最珍贵的记忆。学生李佩恒至今难忘演出一次联排的场景:当《歌唱祖国》熟悉的前奏突然响起,没有指挥,没有号召,排练厅里的每个人,无论是舞者、工作人员,还是其他篇章的演员,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身,跟着旋律轻声哼唱。“一开始声音很细碎,后来越来越洪亮,回荡在整个排练厅里。我站在人群中,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李佩恒说,那从每个人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情感,“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紧紧连在一起,这种凝聚力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

“这场晚会不是普通的文艺演出,是一堂把历史、艺术、信仰深度融合的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玲玲的话,瞬间引发全场共鸣。她特意提到乐顾杰等同学“百次挥镐”的细节:“那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每一次都在琢磨延安农民的期待:期待丰收,期待和平。这份琢磨,让动作有了灵魂,也让同学们读懂了80多年前先辈们‘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她看来,学子们的坚持,正是抗战精神的当代传承:“精神从不是口号,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是咬牙坚持的担当。”

“看着同学们从一开始的生涩,到后来能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传递出角色的内心,我知道他们真正‘走进’了历史。舞蹈不只是美的艺术,更是传递精神、凝聚力量的载体。”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吴非感慨。

思政课上,学子们的心声真挚而热烈。“以前在思政课上听抗战故事,是‘知道’;现在用舞蹈诠释历史,是‘体悟’”“以后创作艺术作品,我想多讲中国故事,让更多人看见历史的温度”……这些心声,不是空洞的表态,是汗水浇灌出的成长。

如今,《正义必胜》的旋律已落下帷幕,但抗战精神的传承仍在继续。而这堂“艺术+思政”的实践课,也让“守护信仰、传承历史”的使命,深深扎根在每一位青年学生心中。正如南艺学生张祥所说:“以舞蹈为语言,以舞台为疆场,我们会继续用舞步传承历史,用艺术照亮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责编:葛灵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