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感官”极致延伸,长三角视听盛宴“秀”出新技术新场景

9月26日至28日,2025长三角高新视听博览会在南京举办,2025“金茉莉”视听论坛同期举行,两场视听盛宴澎湃激荡,风涌扬子江畔。

继2020、2023年举办第一、二届之后,在AI重构视听产业和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背景下,本届博览会顺势而为,展示长三角视听产业向新行、向深融的强劲势头。超200家参展机构带来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新业态,15000平方米超大展区成为“未来实验室”,将人的感官极大“延伸”。

《东极岛》水景与“视频界DS”

江苏企业“秀出”实力

此次,江苏企业带来新的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今年8月上映的影片《东极岛》中,演员朱一龙和吴磊的潜水搏斗成为亮点,片中的水戏正是在扬州影视基地取景拍摄。

“我们斥资3.14亿元打造了全亚洲最大最深的水景基地,深达11米,摄影机下水后没有倒影,能产生4.5米高的巨浪,视效惊心动魄。利用电脑造出的浪型多达200余种,水池经加热后保持33℃恒温,能让演员在舒适的环境中取得最好的表演效果。朱一龙最久的一场水戏,就在水棚里连续泡了5个小时。”扬州影视基地招商中心经理乔丕文说。基地还拥有面积1万平方米的“万米棚”,满足了飙车、足球比赛、造山、建楼、太空等特殊拍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影视工业化水准。

在人工智能领域,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Kino-AIGC视听制作模型,被誉为“视频界的DeepSeek”,在全球权威视频生成测评中名列前茅。

AI如何赋能广电视听?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该领域的前沿场景:只需输入简单的提示词如“科幻故事,流浪月球,不灭的希望”,即可产生分镜脚本;创作者对角色进行描述后,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位满头白发、眼神浸满沧桑的宇航员形象;AI分镜生图环节里,创作者可以进一步让飞扬的想象变现,如展示“数不清的无人机”“传递舱的未来科技感”。在AI生成视频的基础上,该模型还能实现一键翻译、超高清分辨率转换和一键出海,创作者无需“转战”数个App,就能够满足各种创作需求。

“Kino模型无论在人物一致性、完整性还是节省算力方面都达到国内顶尖水准。”炫佳CEO秦林对记者说,“这款模型日均视频产量10万条,成本较传统制作方式降低90%,能够满足企业海量投流的需要。”

从场景产品看,本届博览会展示了4K超高清、XR虚拟制作、AI智能影音、元宇宙、AIGC、裸眼3D、具身机器人等7大前沿技术场景。在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展区,记者戴上一款头显,感受到来自元宇宙的非凡震撼。

眼前出现了史前文明的荒凉原野,记者伸手、抚摸,唤来“恐龙”零距离互动,猛兽张口、跃出虚拟屏幕边框的3D视效,比观看《侏罗纪公园》更加惊险刺激。作为省广电局元宇宙3D场景生成与交互技术实验室的最新成果,这一项目由江苏奥格视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开发的另一款“XR多人大空间沉浸式抗战体验”中,体验者化身八路军战士,置身1:1还原的抗战场景,手持虚拟武器与队友协同完成战术任务,在行浸式互动中感受抗战岁月的烽火硝烟。

主流媒体有“招数”

创新探索系统性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系统性变革怎么变?文化与科技怎么融?两场视听盛会上,我省主流媒体纷纷给出实践探索。

作为网络视听持证机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首次亮相博览会,带来的AI播客成为亮点。只需一篇文章,AI 就能将其转化为自然流畅的双人播客,系统会分析内容结构与核心观点,为两位主播分配主讲与提问或观点互补/辩论等角色,以对话形式呈现声音叙事。“AI播客能够讲述更生动的新闻故事,让政策解读类文章不再枯燥,从而为碎片化知识的获取提供新方式,是传统阅读向智能听觉时代迈进的尝试。”集团技术装备部人员介绍道。

“金茉莉”视听论坛主论坛聚焦广电视听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说‘视频是未来’,广电媒体该怎样拥抱这一未来?”论坛主持人、南京大学新传院党委书记、教授李晓愚发问。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沈玲介绍,苏州广电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新模式,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其出品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融合苏式生活、古城保护、多元非遗、现代园区,不仅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还成为全国首部登卫视黄金档的微短剧。另一部微短剧《搬砖吧,大小姐!》聚焦国家级非遗“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全平台播放量突破10亿。在不久前的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我在苏州学非遗》成为本届唯一入选的纪录片。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则在理论节目上形成品牌。《时代问答》《马克思是对的》《中国智慧中国行》《文耀中华》等节目将理论娓娓道来。“纪录片‘只摆事实、不讲道理’,新闻片提倡‘多摆事实、少讲道理’,而理论节目‘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让理论跳出‘灰色’,拥有‘常青’的‘生命’。”省台纪录片工作部主任戴波分享道。

今年是“超高清发展年”,未来三年,全国将实现50个超高清频道落地、6.5亿终端普及。在江苏有线展台,4块屏幕播放着同一部非遗短视频,直观展示标清、高清和超高清(4k、8k)的不同效果,其中8k收视效果更加缤纷艳丽,细节纤毫毕现,展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果。“教你怎么鉴定8k:用手机同时对准4块屏幕,只有8k画面不会产生‘摩尔纹’。”江苏有线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图源视觉中国

江苏影视佳作不断

技术进步中守护人文底色

博览会首次发布了《长三角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年,长三角地区获准发行的电视剧35部、网络剧72部、网络电影78 部、网络微短剧200部,各类型均占全国总量的 1/3 左右;获准发行的网络动画片 399部,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长三角已成全国广电视听内容创作的引领力量。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广播电视大省。这回,江苏影视企业“组团”参展,秀出硬核实力。今年稻草熊影业出品的《哈尔滨一九四四》《乌云之上》《漂白》《在人间》《赴山海》 热播,著名导演张黎操刀改编的《两京十五日》正在建组筹备中。捷成星纪元长期深耕军警题材,曾出品“我是特种兵”系列、《王牌部队》《罚罪》《他从火光中》等口碑佳作,当前优酷热播的《黑白局》正是来自其“黑白”系列。

“花街5块,淮安20!”启蒙影业打造的“花街”展览中,苏产剧《北上》中“花街六子”使用的校服、收音机、游戏机、存钱罐等老物件纷纷展出。市民游客还可以现场拍照、以花街为背景板,生成一份独有的《运河特刊》,头条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喜讯。工作人员介绍,启蒙影业将继续开发优秀文学IP,除了改编余华《文城》,还会把叶兆言《仪凤之门》作为其“南京三部曲”开篇之作。

盛会上,每位与会嘉宾都会收到一本厚厚的《“苏服拍”江苏广电视听创作拍摄服务指南》(2025修订版),从而感受到“江苏服务”的诚意与温度。这本全彩印刷的《苏服拍》,涵盖了我省13市的取景佳地、特色题材、近年苏产视听精品、产业链条和惠利举措、政策法规,堪称“在苏拍摄”的超全宝典。

以AI赋能广电视听,是否会陷入技术加速主义的误区?观众真的喜欢“AI味”吗?本届博览会敞开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即人文与科技如何深融,在技术进步中守护人文的底色。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的一部微短剧,充满启示意义。今年上半年,南京米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司法所里的故事》持续登上优酷短剧热度榜TOP1,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推荐剧目,并获《人民日报》发文点赞。作为全国首部反映基层司法所工作、聚焦民事纠纷调解的网络微短剧,《司法所里的故事》在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司法所取景拍摄,背后是编剧张宁宁以悲悯之眼看众生,十余年间刻画凡人悲欢的创作坚守。

“新闻里一些家庭矛盾导致的悲剧,总让我无比痛心和遗憾:如果他们早一点知道司法所,很多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张宁宁说。85后导演米禾禾也希望展现基层治理的肌理和温度,以充满烟火气的表演解开人世间那些难缠的矛盾与心结——当视听产业创作者对人类命运保持关切和悲悯,守住一颗柔软敏感的心灵,再“聪明”的AI都无法将其取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主办方供图

责编:于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