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通路网再添新动脉:徐州6号线开通

交汇点讯 9月28日,由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四局等单位参建,中铁上海设计院设计的徐州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这条串联经开区、新城区、铜山区、高新区等核心板块的轨道交通大动脉,全长23公里,设16座地下车站,实现与1、2、3号线便捷换乘,将极大提升市民出行效率。

其中,中铁二十四局负责铜山中医院站至迎宾大道站7站7区间铺轨、汪庄车辆段全部铺轨及附属施工,以及检测园站至迎宾大道站4站4区间常规机电安装及设备区装修工程。中铁十四局负责徐州东站到博览中心站的4站4区间的常规机电安装及设备区装修工程。

“指挥大脑”管控:实现轨行区安全可控

在铺轨阶段,为确保轨道精度符合全自动运行要求,中铁二十四局项目团队采用CPIII轨道精测网技术,既提升短轨精调效率,又降低长轨精调成本,精准控制轨道几何尺寸与平顺度,为全自动列车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团队同步运用关键区域视频监控、轨道车超速及近距离报警、人员机具定位等信息化手段,精准把控施工工作面、车站咽喉区及行车调度等核心环节。同时依托“智慧大脑”系统,联合调度中心监控大屏实时显示隧道坡度、工程车辆运行速度与位置、区间施工人员分布、道岔状态等关键信息,实现远程对现场情况的“一览无余”。大幅提升轨行区日常管理的统筹协调效率,切实保障铺轨过程施工安全可控。

中铁二十四局项目团队还将“绿色建造、智慧管控”理念贯穿始终。在各车站布设扬尘噪声实时监测设备,搭配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实现超标自动管控,引入智慧监控系统并接入智慧工地平台,通过AI人脸识别实现人员动态管理,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安全管控体系。

BIM+装配式机房:刷新地铁施工新速度

中铁十四局项目团队在博览中心站创新应用的“BIM深化设计+装配式机房”集成技术,项目团队依托自有装配自动化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从设计、预制到安装的全流程自主实施。通过Revit软件建立高精度机房模型,采用“两次设计三次出图”标准流程,先绘初版模型基础图,再结合现场实测数据优化深化,最后按运输通道参数拆分模块编号,确保预制构件精准匹配。相较于传统施工模式,该技术优势显著,工厂预制的冷水机房组件现场5天即可完成拼装,较传统工艺可缩短工期35天,并且通过模块化生产与精准安装,可以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并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管线碰撞问题,还可以减少施工现场80%的扬尘、噪音与建筑垃圾,大幅提升绿色施工水平。

据了解,在紧邻京沪高铁营业线的徐州东站地铁站,营业红线与户外冷却塔施工区域最小距离不到10米,营业线对周边施工振动、沉降控制要求严苛。为保障高铁运营安全,项目团队采用微振动液压破碎锤替代传统机械,同时针对冷水机组、风机等重型机电设备,制定“夜间错峰运输+站内临时吊装平台”方案,对临近高铁营业线的影响降到最低。

徐州地铁6号线作为徐州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开通运营后,可实现与高铁东站垂直换乘,对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整体提升及助力淮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田墨池

受访者供图

责编:洪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