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商业/区域 > 正文
共话健康管理之道 2025新华塑强营养与免疫健康研讨会成功举办

交汇点讯 “专家们讲得太好了!原来不只有营养不良会致病,过度营养摄入同样会引发人体免疫问题,今天真是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市民顾女士在会后欣喜地说道。9月28日上午,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交汇点大平台承办,南京瑞羚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武汉维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山海云集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支持的“塑健康 强体质 增免疫”2025新华塑强营养与免疫健康研讨会暨免疫球蛋白IgG、白蛋白与慢病管理专题活动,在新华传媒大酒店成功举办。

本届研讨会围绕“科学膳食与营养干预筑牢人体免疫防线”核心主题,从多维度、深层次探讨营养、免疫与健康的内在科学关联,既推动了营养健康知识的科学普及,也助力公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养成科学膳食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更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健康根基的重要实践。活动现场,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的四位权威专家,与相关企业代表及各界嘉宾近200人齐聚一堂,通过“营养+免疫+慢病防控”主题讲座与互动访谈,生动解读健康管理要点,切实助力公众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国现有近3亿慢性病患者,每年新增超1000万,国家倡导的‘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正是慢病防控的关键举措之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在讲座中指出。她强调,健康的定义并非仅局限于身体健康,更需实现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与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多维度达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40%的人体总压力源于营养失控,这也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等问题的重要诱因。“合理膳食是健康管理的核心,肉类、蔬菜、水果等食材的摄入量均有科学标准,且不同慢性病需遵循专属饮食原则。营养与免疫密切相关,每个人都应主动承担起自身健康管理的首要责任。”

南京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晓甜则聚焦营养与免疫的深度关联,她表示,当前营养与免疫领域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免疫力的构建依赖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的协同作用,其防御体系包含三道核心防线。”陈晓甜进一步解释,影响免疫力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能量、蛋白质等基础营养素尤为关键——蛋白质是构成免疫‘战士’(免疫细胞)与‘武器’(抗体、细胞因子)的核心原料,谷氨酰胺等特殊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均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并非越高越好,其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都可能是疾病的信号。”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许超从临床视角出发,围绕免疫球蛋白展开详细解读。他表示,免疫球蛋白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既能精准识别病原体,又能通过多种机制清除病原体,是守护人体健康的重要“防线”。

中国营养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翟凤英强调,免疫球蛋白IgG与白蛋白的补充需科学适度,不可盲目进行。她提到,健康人群通过均衡膳食摄入优质蛋白,即可为身体合成这两种蛋白提供充足原料;而老年群体、术后恢复期或免疫力较弱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评估需求,避免过量补充增加身体负担。同时,她呼吁公众将平衡膳食融入日常,比如每日按膳食宝塔摄入足量蔬果与奶制品,搭配全谷物和水产品,从源头筑牢免疫基础,真正实现“营养赋能免疫,健康防患于未然”。

健康知识的价值,在于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交汇点大平台作为主流权威媒体,始终致力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搭建健康行业高质量对话平台,汇聚学界专家与业界力量的智慧,将权威、科学、精准的健康知识转化为公众易懂的实用内容,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营养健康事业的良好氛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文 周正玮/摄 郭凯伟/视频

责编:孙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