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日前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已分别发布假期前后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相关通知。
根据腾讯游戏发布的“限玩日历”,9月26日至27日(周五、周六)及10月1日至8日(国庆及中秋假期)每天20时至21时期间,未成年人可登录游戏。其余工作日,以及调休上班的9月28日(周日)及10月11日(周六),均为禁玩时段。

网易游戏发布《网易游戏关于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未成年人游戏限时的通知》显示,10月1日至8日(国庆节、中秋节假期),以及10月10日和12日(星期五、星期日),未成年人可在当日20时至21时体验游戏,而9月28日和10月11日因调休上班,未成年人无法体验游戏。

相关信息的发布,也预示了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腾讯、网易两大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体验累计时长”不超过10个小时。
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事实上一直是近年来国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国新出发〔2021〕14号)印发,面向各网络游戏企业及有关行业组织明确提出——
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职责,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在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督促其以真实身份验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一些游戏平台企业随后开展行动,如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开通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专线、建立家长监护平台、严格执行时长时段要求等技术手段,落实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以前文提到的腾讯为例,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22年寒假期间(1月17日—2月15日),该平台平均每天就有792万个已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因在非可玩时段尝试登录游戏而被拦截。
不过,即便已投入很大力气,不可否认,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依旧有众多顽疾需要清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了游戏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家长也有待更加积极地介入,毕竟周末、寒暑假和小长假,学生在家时间更久。

为此,不乏专家为家长支招。综合主流观点,大致可列为以下4条——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孩子自律的基础。每天帮助孩子安排好计划,或与孩子一同计划当天要做的事,监督孩子认真执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好树立规则,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给孩子充分的关心和陪伴。越是孤单、沮丧,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归属感、成就感的孩子,越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因此,越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越要给孩子足够时间的陪伴并与孩子互动。待孩子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被爱、被关注、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那么容易依赖网络世界。
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除了学习,趁着假期,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打球、学轮滑、骑自行车、游泳,去公园散步、亲近大自然,或是听音乐、读书、涂鸦,和小猫小狗玩一玩。当现实生活有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孩子能在不同的事情中获得成就感,也就不会总是盯着游戏不放。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家长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同时,首先自己不能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一刻不停,否则,再多说教也是缺乏信服力的。当假期里父母率先放下手机,家庭氛围必然也将随之改变,进而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习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