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炸鸡排的手速快得像开了倍速,说起话来金句不断,让他被全网称作“鸡排主理人”。卖炸鸡排九年,其真诚的经营方式、热情幽默的服务态度,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线下摊位前排起长龙,线上账号三天涨粉超19万。
“鸡排哥”的三大经营原则,句句透着对人心的体察与尊重。一、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因为四点半学生放学;二、学生比散户便宜1元,十二点以后贵1元,因为要惩罚你不坚定的选择;三、装鸡排的袋子永远敞开。他重视与学生的约定,在意顾客的感受,给顾客带来满满的情绪价值,“鸡排哥”的爆红,是其人格魅力的彰显,是真诚者的胜利。
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变化,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商户,产品质量始终是立足之本。最近,预制菜引发争议,网红品牌频现“翻车”,食品安全事件偶有发生,食品安全和质量成为人们最朴素的诉求。“鸡排哥”坚持“每天采购新鲜食材”,公开宣称“不存在科技与狠活”。消费者能够亲眼看到制作过程,这种不掺水分的透明经营,消除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疑虑。只有真材实料,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鸡排哥”走红,不只是因为鸡排香,更是因为他让买卖变成了有人情味的交流。如今的消费越来越程序化,人们越来越渴望来点“人味儿”。“你再晚点,鸡排都自己跑路了”“鸡排免费,塑料袋6元”的幽默互动,以及“让大家不用白跑,比啥营销都强”“炸不到位,我是不会原谅我自己的”的真诚态度,让排队等待变成了愉悦体验。这种幽默源自于其长期市井中对人情的洞察,反映出生活沉淀的智慧——他卖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份能驱散疲惫的“快乐配方”。无怪乎有网友称,这是“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
“四点半后不接散客”,只为奔赴与学生的约定,藏着珍贵的诚信密码。若偶然缺席,第二天准会被学生追问“昨天怎么没来”,这份被惦记的默契,是多年积累的“信任资本”,比黄金更珍贵。“鸡排哥”的生意原本主要由学生光顾,不能忘记这个“本”,学生购买便宜一元,这看似赔本的生意,赢得了更多的口碑。反观有的电商平台上,满减、折扣、优惠券层层叠加,因为套路太深,透支了顾客的信任。两相对比一再证明,套路留不住人心,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正如有学者所说,网红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后视镜”。“鸡排哥”的走红,映照出当代消费者对真诚、透明和情感连接的渴望。商业的本质是人心的连接,成功的秘诀是认真做事、真诚待人。从“拉面哥”、理发师晓华到“咖啡阿姨”“鸡排哥”,在城市的烟火气中,“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认真做事、真诚待人的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流量担当”。
当然,流量是把双刃剑,热闹背后亦有隐忧。摊主本人因游客排队两小时吃不上鸡排而内疚,“鸡排舅”“鸡排妹”在摊位前直播,假冒账号涌现……一旦被流量裹挟,真诚何以保鲜?这提醒我们,信任不能被透支,烟火气需要呵护。景德镇城管已为“鸡排哥”成立工作专班,当地文旅部门回应称,将用一揽子计划接住“鸡排哥”流量。对城市管理者而言,既要给“鸡排哥”们留出空间,也要用法治规则守护食品安全与市容秩序;对消费者来说,理性打卡、珍惜这份朴素善意,才能让“鸡排哥”真诚经营的佳话持续传递。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