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视点|南京相册:跨越87年的“祭”忆接力

2025年,随着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热映,87年前中国普通民众罗瑾与吴旋“生死接力”守护屠城血证的故事,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国庆节前夕,罗瑾、吴旋的女儿,相约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见面。

这是一段绵延87年的家国记忆——

1938年,南京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罗瑾冒死保存下16张日军暴行相片,并制作成册。

1941年,罗瑾藏在毗卢寺墙砖缝隙里的相册不翼而飞。随后被吴旋无意中发现,接力密藏。

1946年,吴旋把相册上交给南京临时参议会,后成为审判日本战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1995年6月,罗瑾与吴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重逢。

2015年10月,16张照片作为“南京大屠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025年9月,罗瑾与吴旋的女儿们循着父辈的足迹又走到了一起……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历时数月寻访,推出独家视频,对话罗瑾、吴旋的后人,记录他们的首次相逢,深入挖掘罗瑾、吴旋当年的生活轨迹与相册守护细节,追踪一本相册从个人守护上升为民族、国家与世界记忆的动人接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罗瑾吴旋守护的,不仅是“京字第一号证据”这一历史实证,更是民族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正在代际传递。

真相永不褪色,和平永被守护。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监制 杭春燕

策划 王晓映 冯海青

统筹 朱威 徐宁

编导/文案 樊玉立 周娴

拍摄 吴家俊 邓宇轩

剪辑 陶蓉 邓宇轩

美编 郑玲玲

检校 金勇


鸣谢单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南京钟山宾馆

南京市总工会

南京市档案馆

责编:吕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