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南财学子以青春行动守护文脉,以跨域担当筑牢民族同心

2025年夏秋之际,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学子们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他们或对话古籍专家,或寻访非遗传人,或奔赴医疗援建一线,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实践求索真知,在守护中华文脉、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走进南图:守护“中华民族的记忆”

7月的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夏雪、阮强等同学走进了拥有160万册古籍的南京图书馆。在与全国人大代表、参考咨询部主任刘忠斌的对话中,他们深刻认识到古籍保护的紧迫性。刘忠斌指出,尽管采用了恒温恒湿等先进技术,但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其修复速度仍远跟不上自然老化与人为损坏的速度,加之修复人才匮乏等问题,让这份文化守护之路挑战重重。学生团队计划结合专业所学,研究民族古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路径,并利用新媒体呼吁公众关注,以期为古籍的活化利用贡献力量。

图片1.png

探访吴歌:让千年山歌“活”在当下

8月,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夏雪、邵馨悦等人组成的“吴歌寻脉”团队深入苏州吴江,拜访了77岁的吴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文英。为让这项可追溯至汉代的口头文化遗产“活”起来,团队成员们跟着杨文英深入田野,一方面协助扫描、整理明清时期的手写歌本,一方面为老歌手的演唱进行抢救性录音。他们还与当地合作,探索出“高校 + 传承人 + 社区”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并推动“山歌盒子”进驻当地民宿——旅客扫码便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摇船歌》。这一系列举措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的创新路径。

图片2.png

对话“心佑”:跨越山海的“护心”接力

9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阮强、周添翼等同学采访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苏“时代楷模”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代表耿直主任。11年来,耿直与他的团队行程超过150万公里,足迹遍布16个省份的民族地区,为数万名儿童进行心脏病筛查与救助。耿直在采访中动情地说:“总书记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做的事,就是用医疗互助的‘针’,把各民族的心缝得更紧。”这句质朴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学生。

从守护书架上的典籍,到传承田埂上的歌谣,再到守护高原孩子的“心”希望,南京财经大学的学子们以知行合一的实践,深刻诠释了“非遗保护并非守住炉灰,而是传递火焰”的理念。他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为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贡献着青春力量,让青春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行动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通讯员 夏雪、邵馨悦、阮强、周添翼)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