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公司新闻 > 正文
创投观察站|无锡泉智博瞄准机器人关节,两轮融资超2亿元

日前,无锡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智博”)宣布完成连续两轮总计超2亿元融资,A轮由光速光合与京国瑞、首程控股联合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道禾资本跟投;Pre-A+轮则吸引猎鹰投资旗下星奇基金、英诺天使基金与天启资本入局。

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企业,凭借自研一体化关节模组打入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供应链,全年订单破亿元,产线年产能达20万套,成为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的一匹黑马。

从“找关节”到“造关节”

泉智博的诞生源于一次行业痛点:创始团队曾试图组装一台机器狗,却发现市场上没有一款关节模组能同时满足“高扭矩、小体积、低成本”的需求。创始人兼CEO陈万楷果断转向关节研发,将“做最好用的机器人关节”定为企业核心战略。

这一决策背后,是机器人产业化的深层困境。一体化关节模组被称为机器人的“三电系统”(类似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其扭矩密度、力控精度、效率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此前,国内厂商多依赖进口或定制化方案,导致量产成本高、良率低,成为制约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

目前泉智博已实现了关节模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研,将减速器、电机、传感器、驱动器一体化集成,优化了结构设计,减少整体重量,自研的电机电磁部分提升了磁路和槽满率,进一步提高了能量密度。此外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驱动器设计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单层PCB轻薄化设计。

目前,公司覆盖PA系列行星伺服关节、HA系列谐波伺服关节、CA系列摆线伺服关节等产品,不仅构建了覆盖2Nm至400Nm扭矩范围的标准化产品矩阵,更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其PA系列行星伺服关节的峰值扭矩密度高达210Nm/kg(意味着关节小、重量轻,但能输出更大的力量),超越了国内头部公司的同类产品。此外,公司已实现支持高达100V工作电压的平台适配能力、基于自研电流观测器的高精度力控算法,且为业内极少数在一体化关节中同时集成 EtherCAT、CAN FD、CANopen、RS-485 四大通信协议的公司,实现4kHz的高频通信与高精度力控。

顶尖研发团队+产学研积累

泉智博配备顶尖研发团队,结合产学研积累,软硬件全栈自研,具备一体化关节总成集成及各子系统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泉智博创始人兼CEO陈万楷为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墨尔本大学硕士、吉林大学博士,曾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和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研发工作,涉及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多种类,负责机器人的伺服关节、机身、腿部传动结构等部分设计并实现量产,积累了大量机器人关节与结构设计经验。

首席科学家刘春宝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于复杂机电系统与智能化方向研究,涉及机械、仿生、汽车、控制、材料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具备丰厚的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源。

公司其余核心团队来自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在精密电机设计、驱动器软硬件研发、减速器工艺等领域拥有十余年的研发经验及技术积累。

资本押注“关节生态”

资本的青睐源于行业趋势的确定性。不少专业机构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等头部产品加速落地,一体化关节作为BOM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市场空间巨大。

此次融资中,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直言:“机器人关节是高集成度、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技术壁垒极高。泉智博不仅实现了稳定量产,还能快速迭代产品,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这是其核心优势。”据悉,泉智博的关节模组已拓展至机器狗、机械臂、外骨骼等领域,甚至计划进入消费级割草机市场,构建“以关节为基础,服务千行百业”的生态。

“我们的目标是定义机器人关节标准体系,打造中国最领先的新一代关节通用平台。”陈万楷表示,“客户可直接从产品库选型,无需定制开发,这将大幅降低机器人厂商的硬件门槛与开发周期。”

陈万楷透露,此次融资完成后泉智博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公司计划完成生产制造升级,通过建设自动化产线,实现年产能力从数十万台到百万台的跨越。通过建立稳定可靠、成本可控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同时建立符合车规级、工业级要求的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完成质量体系构建。”陈万楷说。

未来,泉智博将持续进行多维技术突破与前沿布局:在减速器方面,聚焦齿轮工艺优化、一致性提升与传递效率优化;在电机方面,探索将扁线绕组等汽车领域技术迁移至机器人关节领域,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驱动器方面,通过设计优化与算法优化,将进一步压缩体积并提升力控精度,实现更快响应。

正如首程控股合伙人朱方文所言:“泉智博的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本体厂商的交付痛点,更通过外骨骼、消费硬件等领域的延伸,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在这场机器人产业的全球竞赛中,这家江苏企业正以“硬核技术+生态思维”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崔昊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