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广泛深度融合,其正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在南京,“AI+”智慧平台让智能制造更具效率,政务大模型让城市服务更有温度,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推动社会智能跃升的全新引擎。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下,工业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为解决工业企业面向视觉检测业务“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与周期长的痛点,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以“AI+5G”为核心,构建“基于AI+5G的智慧工业视觉检测”平台。
该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在工业落地场景中存在的非标准化、随机性强、样本不足等问题,创新性地打造工业MaaS底座、5G-A确定性边缘网关和AI视觉模型算法体系,实现工业AI视觉检测平台的标品化、开放化与高效定制化。
目前,该平台在物资供应链监管方面已实现品牌识别、自动计数与订单比对等功能的AI视觉自动监管系统,落地11个厂家21条产线。在数据中心无人化巡检方面,该平台实现机房设备识别、环境监测、故障预警等功能的“感算控”一体智能机器人系统,目前已在五省七地市投入使用。
未来,该平台还将构建“数据+模型+场景化”协同落地的AI赋能新模式,深入融合优质产业生态,通过建立行业级知识共享生态,形成工业视觉、空地巡检大模型、企业级知识库智能体等AI产品。

随着数字技术引领政务服务革新,数字政府建设步入智能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信息惠民+一站式在线公共服务”,作为南京市的城市智能门户,“我的南京”App已汇聚全市超100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成果,拥有应用场景超320个、在线服务功能超4000项,实名注册用户数超1177万,月活用户数近300万,用户活跃度居全国城市级App前列。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我的南京”政务大模型融合项目,将政务服务场景与大模型的先进能力进行深度融合,依托“我的南京”App,搭建含应用层、引擎层、模型层、数据层、设施层于一体的系统架构,深挖数据要素价值,建设高质量语料库和政务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训练,实施内容包括数据治理、数据标注、大模型训练部署、应用智能推荐、安全风控等多个功能板块。

目前,已经上线的政和紫金大模型,实现对“我的南京”App线上服务事项的100%覆盖,并且实现推荐准确率超90%。这个“智慧大脑”,通过以政务为主的行业领域大模型,为用户提供业务咨询问答、智能应用推荐等服务;通过智能化处理和数据分析,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便捷的交互体验,处理更复杂的用户问题,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支持。
未来,“我的南京”App将持续推动提档升级,将应用场景和技术架构产品化、模块化,服务范围从技术开发和应用场景打造,拓展至业务模型对标建立、数字城市解决方案输出、运营方法论迁移等,致力于成为城市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的优质供应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叮 李爽 喻婷 张苏宁 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