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江苏/教育 > 正文
新学期,见字如面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成建华:与时俱进 精技强能 永葆初心 正本铸魂

编者按:笔墨传情,见字如面。在这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学校的书记、校长们用书信开启“开学第一课”,用文字传递教育的温度、思想的光芒。愿这一纸书信,成为莘莘学子前行路上的星光与力量,陪伴同学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又逢秋日景清新,在这个梦想启航的季节,你们带着青春的朝气、求知的热忱,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从踏上常信的校园起,大家就已经不是时代发展的背景板,而是强国有我的主人翁,并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常信人”。我们全体常信人,将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文明交流交融互鉴的时代浪潮中,真切体悟“信仰”的滋味; 我们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叠加互推中,体会“信息”的崭新价值;我们将在“大国工匠、国之重器”的普遍共识中,体会“信心”的磅礴力量。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学子,你们赶上最好的时代,从习近平总书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殷殷嘱托,到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共识,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尤其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精湛专业技能、综合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重视、社会急需、企业争抢的“中流砥柱”。

而常信,不仅有可能成就、更已成就可能。你们刚毕业的学长:2025届校友卢振晟荣获十余项省部级及企业级大奖,科研奖金突破十万元,带领团队获得两百万意向投资,入驻英特尔大湾区科创中心;你们还在校的学长学姐:孙延欢、何君杰、余逸帆、崔远欣、范林炎、周丽颖,两周前刚代表学校夺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金;更多常信的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实操技能成为知名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上周,中电科14所与我校共建校企合作基地,这所以往只录用985、211毕业生的电子信息头部企业今年在我校已签约10名毕业生,还有40名大三学生即将在14所顶岗实习。为什么常信能?为什么常信院行?是因为常信院始终以与时俱进的姿态破浪前行。

今年是我来到常信院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我时常在想,是什么镌刻着常信的历史,又是什么铸就了常信的基因? 我认为,答案就是我们的校训厚德、勤业。所以,今天的第一课,我以“与时俱进 精技强能;永葆初心 正本铸魂”作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以过硬本领铸就青春担当,以文化自信涵养精神品格,成为既有“技能之锐”又有“信念之魂”的时代新人?

一、把握时代大势,在科技浪潮中锚定青春坐标

技术变革的浪潮从不会因任何人的犹豫而放缓脚步,它如同一列疾驰的时代列车,不主动登车,就只能被甩在身后。回望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的炮火击碎“天朝上国”的迷梦,到甲午海战的悲歌映照技术代差的残酷,历史地映照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朴素真理。但是,值得自豪的是,在今天的全球变革中,中国正从“创新参与者”到“核心贡献者”的身份,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9•3阅兵式上,钢铁洪流彰显国威,整齐步伐踏响时代强音,我们清晰看到中国从“站起来”的独立自主,到“富起来”的经济腾飞,再到“强起来”的科技自立自强。在这条砥砺奋进的道路上,科技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中国正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世界科技进步注入“中国动能”。

作为以“立足信息产业、培养数智人才、服务数字经济”为办学理念的信息行业高等学校,我们常信人使命在肩。对祖国、对时代而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高速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无孔不入”的姿态加速演进至每个产业细胞,我们能不能跑赢“摩尔定律”,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培养“常信牌”高技能人才,输出“常信牌”技能服务方案,使“常信人”有能力、有底气、有自信站稳高等职业教育第一方阵,关键在于学习,关键在于进取。

对常信院而言,这还是“务实诚信 自强奋进”学校精神,无论是代表常州出战“苏超”的曹翌文老师,还是参与《哪吒2》制作的我校毕业生,无论是常信学子在各类比赛上斩金夺银,还是我校毕业生在比亚迪、华为、阿里云等一批知名企业成为技术骨干,都告诉我们,常信院是一个足够广阔的舞台,大家完全能够以常信院为平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技能报国的征途上展现风采。而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你们自己——学习的钥匙永远握在自己手中,唯有主动耕耘,方能收获技能的硕果;机遇从不眷顾等待者,拼搏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二、涵养文化根脉,在守正创新中塑造精神品格

同学们,当新技术日新月异,当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我们更要思考:什么是“人”不可替代的精神内核?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哪些品质可以让我们更好把握巨变,行稳致远?我想,我们仍然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首先,我们要以“仁者爱人”之心涵养道德情怀。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利他精神,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在常信,我们始终将“厚德”置于人才培养首位: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中华美德,依托“志愿服务中心”年均开展百余场公益活动,让“善良”成为刻在常信院人骨子里的基因。同学们,技术是冰冷的,但人心必须滚烫;算法可以精准,但情怀不可缺席。

同时,我们要以“和而不同”之智凝聚团队力量。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协作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芯片需要千万晶体管协同工作,一个项目需要多学科人才紧密配合,我校现在的很多科研团队,往往横跨不同学院和专业,最终实现灵感的碰撞和技术的突破,这便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团队精神。记住,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唯有以开放心态拥抱协作,才能在科技竞争中站稳脚跟。

当然,作为高技能人才,我们更要以“知行合一”之境坚守初心使命。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品德的养成,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践行。回顾校史,正是在坚守初心中的知行合一,撑起了常信的勇毅前行、勇争一流、勇攀高峰,我们不能忘却老一辈教师“我留下”的铿锵誓言,在困难时期守护职教火种;不能忘却新世纪开拓者“敢为先”的创业精神,抢抓四次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不能忘却新时代常信人“争一流”的拼搏姿态,打造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常信品牌”!

展望未来,作为常信新生代的你们,也要从身边小事践行使命: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在集体中传递温暖与善意,爱心是照亮他人的微光;常给父母报一声平安,用成长与进步慰藉他们的辛劳,孝心是回馈养育的根基;课堂上专注听讲,实训中潜心钻研,让每一分钟都成为技能提升的基石;实训失败不气馁,竞赛失利不退缩,从每一次跌倒中汲取经验,让青春在攻坚克难中绽放光芒。这些朴素的道理,看似平凡,却能在日复一日的践行中,沉淀为支撑人生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追逐技能梦想的同时,始终保持人格的温度与厚度,真正成长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工匠。

三、勇担强国使命,在青春赛道上书写时代答卷

青春融进时代所需,才能称为青春之歌。奋斗汇入时代洪流,才吹响奋斗号角。对我们每一名常信学子而言,让青春在技能报国中绽放光彩,才是建功立业的最广阔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同学们,你们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着“强国一代”的历史重任。站在新的起点,希望你们以“三个始终”书写青春华章:

始终以创新为笔,在科技强国中彰显担当。既要做技术应用的“行家里手”,更要做原始创新的“探索者”;既要服务产业升级的“当下需求”,更要瞄准技术革命的“未来方向”。

始终以文化为根,在守正创新中坚定自信。既要读得懂代码,也要读得懂《论语》;既要会操作机器,也要会传承文脉;既要用技术改变世界,也要用情怀温暖人心。

始终以奋斗为墨,在知行合一中成就自我。把“技能成才”作为青春信条,把“技能报国”作为人生追求,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最后,让我们共同铭记:能力是翅膀,让我们飞向远方;品德是根基,让我们行稳致远。愿同学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常信力量,燃梦未来!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