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20年来,无锡积极践行“两山”理念,2008年—2024年共投入1350亿元“治太”资金,合计实施结构调整、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生态修复、蓝藻打捞、安全供水等六大类7000多项重点工程。数据显示:今年1—7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继续保持Ⅲ类,国省考河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13条主要入湖河流总磷浓度平均同比下降9.8%。因生态而立,依生态而美,“太湖明珠”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生态坚守 太湖明珠激荡新传奇
2024年度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总氮浓度分别较2007年下降57.4%、70.4%。太湖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实现历史性跨越。
2024年无锡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55.7%;2024年优良天数比率达83.9%,两项指标均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水平。
今年8月,“新质文旅・太湖揽胜”游轮之旅在众人期待中再次开启。太湖游轮从管社山庄码头缓缓驶出,凉爽的湖风拂面而来,仿佛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极目远眺,青山绿水相互照映,连绵的山峦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身姿绰约、灵秀俊逸;视线收回近处,湖水波光粼粼,阳光洒在水面上,跃动着金色的光芒。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每一位游客都陶醉其中,纷纷举起手机,想要留住这美好的瞬间。
太湖游轮自今年元旦启航以来,几乎班班爆满,打响了太湖水上游品牌。这既是太湖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例证。

十年一剑 好生态催生文旅新业态
有好风景好生态,方能催生文旅新经济新业态。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度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总氮浓度分别较2007年下降57.4%、70.4%。无锡人的“母亲湖”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实现历史性跨越,太湖成为我国重点治理的三大湖中首个全年“良好”湖泊。
“这份成绩的取得,来自十年磨一剑的坚韧、久久为功的努力。”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无锡始终把太湖治理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连续十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全面部署以太湖治理为标志性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治理太湖重点工程7000多项、投入资金1350亿元。截至当前,治太投入已连续第四年超过百亿元。通过狠抓控源减污、生态清淤、系统治理,今年1—7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继续保持Ⅲ类,为太湖之美的充分绽放、文旅价值的深度激活夯实了生态根基。
步入K11 Select购物艺术中心工地,曾经容易卷起尘土的渣土车、混凝土车等重型车辆都已换上绿色“心脏”。这些全电驱动的机械设备不仅运转时安静无噪,“降碳”本领也很强大,可为整个施工项目减少柴油消耗量66万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1736吨。

诗意栖居 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蓝天、碧水、净土是老百姓看得见、感受最直观的“生态指标”。大力推广“全电工地”,突出抓好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四气共治”,高质量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近年来,无锡以在全省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特别是聚焦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力提升空气质量。2024年无锡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55.7%;去年优良天数比率达83.9%,两项指标均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水平,“无锡蓝”“水晶天”成为市民司空见惯的美丽景致。
从太湖的碧波荡漾,到城市的蓝天白云,无锡以持续的高标投入和扎实的行动,实现了一座城市的绿色蝶变,诠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如今的无锡,树木葱茏叠翠,鸟鸣婉转盈耳,这是绿水青山馈赠的诗意栖居,更是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
面向未来,无锡将始终怀揣“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的敬畏,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守护太湖碧水安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人居环境之美在太湖之滨交相辉映、美美与共,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无锡,在生态文明长卷上续写太湖明珠新的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