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8天假期已经开始,节日期间,用火用气用电增加,各类活动增多,景区景点、餐饮、购物、娱乐场所火灾负荷大,加之天气复杂多变,无论您是出行旅游还是在家放松休息,抑或是坚守岗位,各类安全风险都不容忽视。
“北京西路瞭望”结合相关领域事故案例,为大家梳理了一份假期安全提示,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愉悦的长假。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月20日,河南周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经调查,该公司将厂房层层转包,实际生产企业未对危险性不明物料开展鉴定,在非法生产中因反应釜蒸馏超温导致酰基叠氮化物分解爆炸,造成6人死亡、3人受伤,3家涉事企业被取缔,11名相关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安全生产,一失万无。多起类似事故警示我们,生产经营单位一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检查必不可少,特别是做好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应急物资、装备等应急准备工作,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有效应对,及时处置。
假日期间,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严格管控动火、检查维修、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严格控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高危区域人员数量。加强在岗职工安全教育,严禁无资质、非专业人员顶岗。

安全文明驾驶,合理规划出行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时段为10月1日0时至10月8日24时,共计8天。假日期间,预计全省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达436万—448万辆,同比增长4%—7%,较平日增长78%;全省公铁水空预计共发送旅客2206万人次,日均276万人次,同比增长5.1%。
江苏交警分析近两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显示,从事故原因看,机动车肇事中酒后驾驶(含醉驾)、未让优先通行方先行、未低速通过、无证驾驶、超速行驶、违反交通信号、未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肇事多发;非机动车中未按规定让行、违反交通信号和逆行引发事故最多。
节假日出行高峰,道路交通可能出现长时拥堵的情况,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驾驶机动车减少变道、依次排队通行、行经人行横道要礼让行人,杜绝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对高速公路路况不熟悉,导致错过下匝道口的,切勿违法变道、突然变道或违法倒车、逆行。
非机动车、行人出行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严禁在机动车道内行驶、逆向骑行、闯红灯;乘坐机动车切记系好安全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必须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国庆期间亲朋好友聚餐,要牢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积极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
根据江苏省气象台发布的国庆假期天气预报,国庆假日前中期(10月1—6日),我省部分地区有降水、大风、大雾天气;后期(7—8日),全省天气晴好。
假期出行前,一定要提前查看天气,特别是做好雨、雾等恶劣天气的安全行车准备。遇到雨雾天行车要“限速、控距、亮尾”。雨天或者湿滑路面行车,要降低车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避免紧急制动、紧急转向,以防车辆侧滑发生危险。
驾车前一天,驾驶员要保持充足睡眠,避开高危驾驶时间段,途中感觉疲劳,要及时换人开车或停车休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如果选择乘坐公共交通,要选择正规营运客车,乘车时务必全程系好安全带。不要携带汽油、柴油、酒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

出游前做好“三清三关”,注意景区游玩安全
假期人员出行意愿强烈,热门景点、商圈人流密集,出游安全不可忽视。
出门游玩前,要做好“三清三关”即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电源、关气源、关火源。要密切关注旅游途经地和目的地的天气预报,避免恶劣天气出行,警惕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此外,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还要注意不要擅自进入未开发或者未对公众开放的保护区、水库、峡谷、海滩、网红景点等“野景点”区域开展登山、游览、探险、戏水、露营等活动。
据江苏省气象台预测,10月2日—3日我省风力相对较大,尤其是连云港和盐城海区,最大风力8—10级,需要关注大风对高空及水上娱乐、交通运输、户外活动、旅游出行、农业生产、森林防火等的不利影响。国庆假期后期气温有所下降,需要注意降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时增添衣服,谨防胃肠道、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
假日期间,游乐场所也成为游玩放松的好去处。然而,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值得警惕。
8月8日,上海乐高乐园“飞龙过山车”因传感器异常触发保护机制停运,工作人员27分钟内完成14名游客及排队区人员疏散。乐园高级工程技术总监曾解释,运营初期设备处于磨合期,安全系统高度警戒,保护性停机概率相对较高。
8月10日,香港海洋公园“狂野龙卷风”突发故障讯号致17名游客被困高空,近2小时后游客才安全返回地面。机电工程署调查显示,故障源于一组位置传感器误报——因电路板受潮信号漂移,系统误判车体位置超限触发制动,虽属误报,但也反映出设备老化与环境适应性的叠加风险。
这也警示我们,一方面,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设备巡检,提升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游客,游玩前要仔细阅读安全须知,遵守安全规范。如遇设施故障停运,要冷静寻求帮助,不要擅自解开安全带等安全设施,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配合救援。

人员密集场所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假日期间商场、景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一旦发生火灾或者踩踏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22年10月29日,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地区举行万圣节派对,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事故发生在某酒店旁狭窄下行的胡同内,159人死亡,其中包含4名中国公民。
2023年6月21日,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燃气泄漏发生爆炸,因唯一楼梯被炸毁隔墙堵塞、二楼窗户被钢制广告牌封堵,导致31人死亡、7人受伤,逃生通道阻断加剧伤亡后果。
越是人员密集的场所,越要紧绷安全这根弦。相关单位要定期开展巡检巡查,合理规划人流、车流动线,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畅通。要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严禁违规使用明火作业,严禁违规进行电焊、气焊操作。
进入景区、机场、车站、码头、宾馆、礼堂、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时,需要注意观察了解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安全出口,灭火器材摆放位置及周围环境,不要去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人员密集场所。遇到大批人群涌来时,尽量避开;如在人群中,不要在人流中停下,不要逆人流行进,保持镇定并稳住重心防止摔倒。
人群异常拥挤时,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切记不要弯腰捡拾物品,以免摔倒造成踩踏。
整合 | 新华日报记者 卢晓琳 方思伟
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