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林业:夜空“作画”,为祖国送祝福

10月1日晚7点半,五百架无人机在连云港赣榆区腾空而起,如繁星闪耀般变换造型,在夜空“幕布”上勾勒出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76华诞”等图案。地面上,有人拿出手机记录,有人高呼“国庆快乐”,人群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工作人员林业是这场夜空演出的“指挥”。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屏幕,观察系统数据变化,及时发出起飞等指令。“看,我们也在为新中国庆生。”他笑着说。国庆假期后七天,他和同事还要在宿迁动物园为观众送上无人机灯光秀表演。

在林业看来,自己就像是“无人机的领航员”,即“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份工作远比字面定义复杂,需要对接客户需求、确定运行程序和方案、管理无人机群、操控地面站系统,还要能应对突发状态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一场无人机表演一般持续15分钟,林业和同事们要花近一周时间准备。他告诉记者,对接好客户需求和表演主题后,首先要到现场勘测飞行场地,记录场地数据;再根据勘测结果,进行三维建模,确保最终设计与实际现场一致;最后结合创意设计,利用高精度厘米级定位系统,精准控制每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演出前,他们还要反复勘测场地,必须提前把各种“意外”想透,提前对接气象数据,针对有可能突发的阵风、降雨、异常干扰,准备对应的应急方案。表演中任何一架飞机出故障,他们就需要根据预案让无人机降落紧急着陆点。

“这活儿既得懂技术、有经验,还得有全局观。”他说,无人机群飞行路线的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画直线,而是要在无数“红绿灯”里找活路,既要兼顾美感,又要考虑每一架飞机的飞行轨迹没有碰撞风险。有时候,叠加上复杂场地的影响,更是难上加难。一场无人机表演的背后,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共同协作,才能使机群在有限空间里能有序升空,完成表演。

林业认为,如今无人机行业越来越成熟,机会也很多,但并不意味着门槛低。比如无人机演出经常是实时直播,容错率很低。虽然技术上可以学,但更重要的是后续经验积累,频繁出差和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当所有飞机顺利飞起,我听到观众的欢呼,心里很满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责编:陈珺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