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汉服+咖啡+沉浸观演,《大梦·红楼》成假期热门打卡地

“诸位贵客,请随我入梦大观园——”随着一声悠扬的吟诵,江宁织造博物馆内朱门轻启,桂花暗香浮动,一群身着汉服、眉间点朱的“贾府宾客”缓步走入庭院……

国庆长假,南京文旅市场掀起一股“红楼热”。江宁织造博物馆的沉浸式展演项目《大梦·红楼》,推出“月满华诞 梦回红楼”特别活动,每日连演三场,场场爆满,成为假期热门打卡地。

作为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案例,“大梦红楼”自2024年7月运营以来,已累计演出超315场,接待观众逾2.6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达60%,长期位居大麦网“南京话剧想看榜”首位,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破2000万,小红书笔记超万篇,迅速成长为南京文旅IP。

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双节期间,项目从内容、票种、业态三方面全面升级,为观众打造一场“可观、可感、可参与”的国风文化盛宴。

恰逢中秋,演出特别新增“贾府拜月赏菊”剧情,还原《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经典场景。观众步入其中,化身贾府宾客,与“宝玉”“黛玉”共赏桂花、持螯饮酒、吟诗联句,沉浸式体验古代世家的中秋雅集。开场前,说书人还带领观众猜灯谜、玩飞花令,传统节俗互动让节日氛围拉满。

“我选了‘宝钗’的造型。”刚完成妆造的游客李女士轻抚鬓角,难掩兴奋。今年双节,项目全新推出“汉服妆造+观演”专属套票,由专业团队根据《红楼梦》人物特征,为观众量身打造黛玉的“笼烟眉”、宝钗的“珠花鬓”、宝玉的“杏色长衫”等经典造型。从换装到入戏,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入梦”红楼,与人物同悲共喜。“换上衣服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入梦’了。”一位扮演“宝玉”的男观众笑着说。

演出落幕,文化体验并未终止。走出主厅,转角便是与“邮局咖啡”打造的联名主题空间。“一杯邮咖,大梦红楼”,咖啡命名融入红楼意象,环境布置呼应剧情氛围,让观众在观演之余,手捧一杯“有故事”的饮品,延续沉浸体验。这一“文化+消费”跨界模式,既为咖啡品牌注入文化内涵,也拓宽了IP变现路径,实现流量共享与品牌共赢。

项目方介绍,运营一年来,内容已迭代更新9次,多源于观众反馈,形成“团队原创+观众共创”的良性互动。“大梦红楼”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个文化共创平台。

未来,项目将持续强化IP价值,拓展光影夜游、文创消费等多元业态,努力打造代表南京的城市沉浸文旅品牌,让经典文学在当代焕发新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责编:冯圆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