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跨越半个地球,来自江苏的她把中文“种”在南美热带雨林

2024年10月,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中英语教师聂菁,经国家层层选拔,光荣受派,远赴南美洲的苏里南,在广义堂中文学校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海外华文教学工作。如今,聂老师已踏上了第二年的征程——本学期,她又回到苏里南继续教学。国庆佳节,一起来听一听这位江苏教师跨越山海的支教故事——

2024年10月聂菁老师(左一)和同伴从上海出发至苏里南

跨越山海,她把中文种在南美热带雨林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外派,而是一次文化的出征,一次教育的坚守——她带着母语的温度,走进万里之外的热带雨林,站上了异国孩子的讲台。

从南京到苏里南约为 17,500公里

关于苏里南广义堂中文学校,苏里南荷兰语:Republiek Suriname。

苏里南,一个你可能不太熟悉的名字,却是将中国的春节作为法定假日(一天假期)的国家。

聂菁老师任教的广义堂中文学校

据介绍,广义堂中文学校成立于1880年,由五位先侨联合创立,是苏里南历史最悠久的华人侨团组织。中文学校为其下属教育机构,现设有学前班及1-6年级中文课程,在校学生超300人。2009年,被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首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在这里,中文不仅是语言,更是连接血脉、延续根脉的文化纽带。

奔跑的老师,站定的讲台

在中华师生熟悉的校园里,她是那个活力四射、让课堂充满欢笑的聂老师。她热爱马拉松,用脚步丈量坚持,也用奔跑诠释人生。如今,她虽暂别熟悉的跑道,却将这份奔跑的热忱带到了远方——从中国的教室,跨越山海,走向南美的讲台。

语言从英语切换为中文,地点从熟悉变为陌生,不变的是她对教育的赤诚。她站定的地方,就是一块坚定的讲台。

在中华中学课堂上的聂老师
南马赛场上的聂老师
在广义堂中文学校和学生们在一起的聂老师

学生说:“老师,您能教我到毕业吗?”初到苏里南,聂老师要适应湿热气候,警惕偶发治安问题,更要面对文化的隔阂。

苏里南的模样

但最让她心头一震的,是开学第一天,一个孩子怯生生地问:“老师,您什么时候走?您能教我到六年级毕业吗?”

原来,这个年级的孩子,在四年间已换了6位中文老师。每一次告别,都在他们心中刻下不安的印记。那一刻,她的心沉了下去。但她更清楚:这一次,她必须留下。

学生在中文课上大方展示所学汉语知识

她用时间换来孩子们的信任,因为她深知:教育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日复一日的守候。2025年2月,孩子们送她一张手绘卡片,写着歪歪扭扭的“老师我爱你”。那是她收到的第一份礼物。

3月,一位家长发来信息:“孩子回家主动读中文书了。”她万分骄傲。7月,她义务辅导的学生英文成绩大幅提升,跑来报喜。她知道,爱,真的会传递。聂老师说:“我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我愿意做最坚持的那个人。”

聂老师收到了学生家长与学生满满的感谢!

这里也是家!她让中华文化在异乡开花

聂老师不只教中文,更让文化“活”起来!走进苏里南大学孔子学院,参与“孔子日”文化交流;组织春节联欢,舞龙舞狮、写春联、包饺子,让节日有声有色;制作“班级文化墙”,让学习变成一场快乐的探索……她说:“我希望孩子们记住的,不只是拼音和笔顺,更是‘家’的感觉。”

“孔子日”的手作灯
除夕时的升旗仪式
班级文化墙制作

如今,聂老师已踏上第二年的征程。那个曾问“你什么时候走”的孩子,现在会主动帮她擦黑板,笑着说:“老师,我等你教完我们!”

本学期又回到苏里南继续教学的聂老师
苏里南使用的汉语教材与巨大的木瓜(当地特产)
苏里南的地标性建筑——木质教堂

【记者手记】

她不是外交官,却在传播最温柔的中国声音;

她不是英雄,却在用平凡书写伟大。

在世界的角落,在雨林深处,有这样一位来自中国江苏的老师,正用她的光,点亮异国孩子的中文梦。

致敬,每一位汉语守望者!

聂老师(短发)和她的支教伙伴们!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涂珊珊 梁 川 聂 菁

责编:程晓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