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青春华章|“北京长安街的花坛,有我们的一份耕耘!”

国庆假期,众多游客和市民在北京长安街沿线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的10座立体花坛驻足观赏、拍照。其中,就有几位来自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园林园艺学院的同学们。他们不仅仅是赏花者,更是众多在这些立体花坛中耕耘的园丁之一。

早在今年暑假,他们就已经来到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开始专业实习。在大家逐渐适应岗位、稳步提升技能之时,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悄然降临——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主题花坛建设。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同学韩心悦告诉记者,从9月中旬开始,工作人员们又着手对花坛的元素和植物进行了调整更换,迎接国庆节。“我们几位同学一起,加入了‘黄河颂歌’与‘薪火相传’两组花坛的施工团队,用花卉语言传递精神。这段时间,我们也来‘打卡’拍照,感受节日氛围。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韩心悦和同学丁兆青一起协助老师完成花卉出圃与品种筛选的工作——从基质配比、水肥管理,到扦插修剪、健康取条。“为准确表现黄河的雄浑气势与民族精神的坚韧不拔,我们与企业导师反复推敲方案,从花色、花型、花期等多维度评估优选,最终以长春花象征希望、金鸡菊呼应开阔、凤仙花点缀生机,通过植物搭配实现视觉与意象的双重表达。出圃过程中,他们严格筛选植株、精准核对数量,保障每一株花卉都符合建设要求。”

当时看着一株株精心培育的花卉被运往天安门广场、最终组成寓意深刻的花坛,韩心悦的内心充满自豪。“花卉不仅是美的载体,更能传递情感与精神,这段经历也让我对‘城市绿化’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说,未来自己会带着这段经历中的收获与感悟,继续学习,不断提升,努力为城市绿化事业贡献力量。

王宇轩、徐鹤云主要负责的是“薪火相传”花坛中的四季秋海棠精细化养护。为提升花坛的花量与景观效果,两位同学的主要工作是耐心摘除底层过大叶片,既要保障养分集中供给、促进开花,又须谨慎操作不伤及花苞与新枝。两人默契配合,一叶一花皆用心,终使花坛以最佳状态呈现,“薪火”之意随着繁花盛放熠熠生辉。

尹鑫同学的工作则有些特殊,一到实习地点,他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我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与种苗相关研究,从最基础的DNA提取开始,到后续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与成像分析,再到种苗培育观察与实验数据测定,每一项任务都充满挑战与乐趣。”尹鑫说,在前辈们的耐心指导下,他反复练习操作手法,从生疏到逐渐熟练,他仔细记录每一次实验参数与结果,逐渐掌握了实验技巧,后来不仅能独立完成整套实验流程,还能通过电泳图谱快速判断实验是否成功。“这样的蜕变,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实践的价值。”

从温室到街景,从实验台到花坛工程,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专业实操能力,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教育。当“黄河颂歌”如画卷展开,当“薪火相传”在阳光下绽放,大家真切体会到花艺背后的历史厚度与民族情感,也意识到园林园艺不仅是技术,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载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责编:李睿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