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饼是传统习俗,但月饼多为高糖、高油、高热量食物,过量食用易导致肠胃不适、血糖升高。掌握科学的食用方法,既能享受节日氛围,又能减少健康风险,尤其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需格外注意。
健康人群吃月饼需遵循“适量、适时、搭配”原则。首先控制食用量,普通月饼(如莲蓉、豆沙月饼)每次吃1/4-1/2个即可,无糖月饼、杂粮月饼也不宜过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热量。其次选择合适的食用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如上午10点、下午3点,此时胃内食物基本消化,可减少对正餐的影响,避免饭后立即食用月饼,加重肠胃负担。搭配方面,吃月饼时可搭配清淡的饮品,如绿茶、菊花茶,既能解腻,又能促进消化。

老人吃月饼需“减糖减油、细嚼慢咽”。老人消化功能减弱,且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建议选择少糖、低油的月饼,如低糖月饼、杂粮月饼,避免食用蛋黄、五仁等油脂含量高的月饼。食用量需减半,每次吃 1/4 个,且要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引发腹胀、反酸。若老人有牙口问题,建议切小块或者是减量食用。

儿童吃月饼需“控制总量、选择种类”。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耐受能力远不如成人,过量食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建议选择口感细腻、易消化的月饼,如莲蓉月饼。避免食用坚果含量多的五仁月饼,防止呛噎。3-6岁儿童每次吃1/4个即可,6-12岁儿童每次吃1/4-1/2个,且需在家长监督下食用,避免单独吃月饼时发生意外。食用后可让儿童漱口或刷牙,减少糖分对牙齿的损害;同时避免在睡前吃月饼,防止糖分残留引发龋齿。
慢性病患者吃月饼需“谨慎选择、咨询医生”。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月饼,且食用后需减少主食摄入量,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同时监测血糖变化,若血糖波动较大,需停止食用;高血脂患者需选择低油月饼,避免食用蛋黄、肉类月饼,防止血脂升高;高血压、肾脏疾病患者需注意月饼中的钠含量,避免食用高盐月饼,如火腿月饼。所有慢性病患者食用月饼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病情确定是否能吃、吃多少,确保安全。
(以上图片均由AI生成)
审核专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 营养师 李相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