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轮明月照龙城,满城雅韵庆佳节。2025年9月30日晚,由常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常州吟诵传习所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2025“花好月圆”吟诵雅集在常州市文化馆一楼大家剧场温情上演。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市第五中学、常州市钟楼区昕弘实验学校、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共同协办,呈现了一场融诗、乐、茶、诵于一体的传统文化盛宴,为龙城中秋增添了浓厚的诗意氛围。
童声诵月启华章,诗韵流芳映古今
雅集在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孩子们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拉开帷幕,纯净的童声吟诵为整场活动奠定了诗意而温馨的基调,展现了中华经典诗词在新生代中的美好传承。
雅集以“花好”“月圆”“传薪”三大篇章为主线,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通过二十一个精品节目,带领观众步入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旅程,在经典与创新中感受中华文脉的隽永魅力。
吟诵名家聚一堂,非遗雅韵咏流传
多位常州吟诵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相继登台,以各具风骨的经典篇目,集中展现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深厚底蕴。盛杨以《归园田居·其三》诠释陶渊明的返璞归真;吴文娟借《题菊花》抒发高洁志趣;顾勤元演绎的《将进酒》洒脱激昂,尽显诗仙风骨;柳飞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寄托豪迈情怀;楼益华以深沉悠远的《旅夜书怀》,再现杜甫“星垂平野阔”的苍茫气象;胡进中在《江·山·月》中巧妙融合李白边塞豪情与杨慎历史哲思,意境雄浑;张翔演绎的《琵琶行》情韵深长,令人回味。来自传习所的朱敏、秦晓正、常海欣、王丽萍、何辰一、姚达、蒋为民、秦晓正、王子轩、朱易、程颖珊等师生也纷纷登台,以声传情,以诵会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传承基地传古调,文脉相承展风华
清音叠起,薪火相传。来自多所院校的学子们以青春的视角重新诠释经典,为千年古调注入时代新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带来的《一茶一诵一中秋》巧妙融合茶艺展示与经典吟诵,朱敏和黄星两位老师吟诵王维《山居秋暝》之清幽、杜甫《客至》之热忱,再现传统文人雅集的生活意趣,学子们的茶艺表演更添雅致;《毗陵诗派·追月寻芳》以诗为媒,展现常州地域诗学的深厚积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演绎的《梅菊双咏》,通过瞿秋白之菊韵与毛泽东之梅魂,展现革命精神与文人风骨的完美交融;常州市第五中学师生合作的《一剪梅》婉约动人,尽显江南词韵;晚会尾篇中,昕弘实验学校学子以清朗童声演绎《常州吟诵“老三篇”》,展现非遗在青少年中的蓬勃生机与时代活力,彰显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生机与魅力。


作为本次雅集的重要承办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常州吟诵传承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统筹协调活动资源,为雅集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不仅精心创排《一茶一诵一中秋》《毗陵诗派·追月寻芳》等优质节目,展现深厚的文化传承实力,还组织数字经济学院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服务,充分体现了高校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责任担当,为常州吟诵在校园的普及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
常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场雅集作为“我们的节日”系列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通过文化馆、高校与中小学的深度协作,实现非遗保护与教育传承的有机结合,为常州吟诵的当代传播探索出新路径。未来,常州将继续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整场活动在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领导、嘉宾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共同见证这一常州文教界携手传承中华文脉的生动实践。(姚晶 任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