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秋月圆念家国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中秋月圆念家国

新华社记者冯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我们又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千百年来,中秋明月一直寄托着一代代中国人思乡想家的情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明月照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鉴证民族传承的浩然之气。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家国和民族危难之际,投袂而起不屈抗争,矢志不渝上下求索,为亿万国人的大团圆,以勇气、智慧和心血、生命谱写出恢宏的爱国壮歌。

在刚刚过去的9月,我们隆重而热烈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向着伟大复兴奋勇前进,深厚的家国情怀始终是重要的精神支撑。中秋明月,光耀九州,照亮人心。正是因为我们深切懂得“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的道理,为了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才能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浩荡洪流,又让国家发展的成果造福于每个国民、每个家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之夜,天南海北的人们举首共望明月。这轮明月,孔子、屈原曾仰望过,李白、杜甫曾吟咏过,因为有着一份文化的加持,中国人看到月光就会多一份亲切和温暖。这轮明月,寄托着先民对“家团圆、国昌盛”的朴素愿望,也映照着今朝九天揽月、火星漫步、北斗指路等现代化科技盛景。每一次托月寄思,都是对民族根魂的深切体认,激荡着深沉的历史回响与时代共鸣。

深厚的家国情怀,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让我们在中秋佳节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涵育更加厚重的家国情怀,用奋斗的双手托举起更加灿烂的明天。

责编:陈逸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