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月满人团圆,戏韵满庭芳:甘家大院“今熙有戏”演绎非遗新章

中秋月圆夜,金陵灯火稠。10月6日,位于南京市中心的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非遗)博物馆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雅集正在上演。

作为“今熙有戏”国庆中秋系列活动的重头戏,甘家大院在这一天不仅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更迎来了两位“家人”:甘氏后人、南京昆曲社社长、南京市级非遗曲社清曲代表性传承人汪小丹;甘熙宅第友恭堂第七世孙、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甘梵。

中秋曲韵,百年老宅续写戏脉

下午时分,甘熙宅第方亭前的草坪,早已座无虚席。汪小丹携南京昆曲社成员,以一曲《牡丹亭·游园》惊艳四座。丝竹悠扬,唱腔婉转,杜丽娘与春香的梦境在现实时空中悄然重叠。“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词句流转间,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江南园林。

“今天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回到了老宅甘熙宅第,为大家唱一曲,真是既开心又有意义,也尽到了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演出结束后,汪小丹如是说。

作为甘氏京昆艺术第三代传承人,她不仅重现了经典,更在演出后与观众们交流互动,将甘氏家族与戏曲的百年情缘娓娓道来,从“江南笛王”甘贡三到梅兰芳亲传弟子汪剑耘,一段段往事让观众听得入神。甘梵先生也现场演绎了一曲江南丝竹《良宵》,清丽婉转的乐声萦绕在这古宅的梁柱之间,别有一番韵味。

国庆中秋假期,老茶馆洋溢着活色生香的梨园戏韵。舞台上,南京白局《数桥》《逛园子》等曲艺,用地道方言尽显金陵魅力,收获满堂彩。舞台下,壶盏旋着茶香,正是品茗听曲的中式雅趣。

青砖漫苔痕,黛瓦映流光,甘家大院的戏韵从未因岁月流转而沉寂。从名角往来、票友云集,到如今成为江苏首批非遗曲艺书场的文化地标,这座老宅的戏,从来没散场。

与此同时,馆区内大板巷42号二进的“我们的节日 节日里的我—南京非遗正青春”系列之情满中秋主题展也迎来参观高峰。展览创意将中秋佳节的团圆意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春活力相融合,设置了精巧的中秋主题打卡装置:嫦娥月灯、月亮吊饰、桂枝背景……展柜中呈现的青年学子创作的葫芦画、面塑、剪纸等中秋主题非遗作品满满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团圆美满的永恒向往,见证古老非遗在新时代青年手中焕发出的璀璨光彩。

古今交融,年轻流量激活传统空间

这个假期,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不只是静态的“博物馆”,更是一座可游、可玩、可触、可感的文化体验场。

白天的宅院,是非遗与民俗的活力舞台。小园旁“金陵十八坊”天工市集琳琅满目,拓印、香包、宋锦、串珠等手作摊位前围满了亲子家庭与年轻游客。

世界文学之都地标——津逮楼前锤丸、射箭、投壶等传统游戏组成“民艺游园会”,现场欢声不断,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感受古人的娱乐智慧。

“我今天特意做了一套汉服妆造来拍照,没想到还有很多好看好玩的项目,做做手工听听戏,感觉像是经历了古代大小姐的一天。”一位年轻姑娘笑着说。

夜幕降临,甘熙宅第并未沉寂,反而特意延长了开放时间,推出“今熙有戏”实景园林沉浸式夜游。

来自南京市京剧团的青年演员们组成一个完整戏班,带来《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铡美案》等六个经典唱段。

演出不止“唱戏”,观众也不再仅仅坐在台下观演,而是随着班主的脚步,穿行于回廊、厅堂、花园之间,处处都是“戏”的舞台,处处都能与“戏中人”互动,进行戏曲“唱念做打”的体验。一位带着孩子夜游家长表示:“我和女儿都很喜欢戏曲,尤其是女儿今天和不少名角亲密接触并合影,过了一个很尽兴的假期。”

非遗为核,传统技艺点亮当代生活

2025年是“非遗年”,“今熙有戏”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传播中的平台优势,让非遗元素贯穿于每一处细节。

从日间的南京白局、昆曲、黄梅戏轮番上演,到草坪区域“多彩非遗”互动课堂中传承人手把手教授南京剪纸、金陵竹刻、秦淮灯彩;从“手与守——南京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主题展”中六十余件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作品,到市集上那些源自古老技艺却充满创意的日常小物。非遗不再是橱窗中的标本,而是可消费、可带走的“活态文化”。

“在甘熙宅第这样的历史建筑中,参与花样百出的非遗民俗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特别的社会实践,也是一次特别的过节经历。”南京传媒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靓靓说。她的感受代表了许多年轻参与者的心声:传统不旧,正年轻;非遗不远,在身边。

结语: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白天游园体验,夜间入戏入梦,甘家大院在这个假期成功构建了一个“传统与当代精彩对话”的文化场域。它不仅是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地标,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打动年轻群体的生动样本。

甘家大院“今熙有戏”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不妨抓紧假期的尾巴,在南京拥有一段可感可忆的文化体验吧!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