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四位一体”联合培育研究生的文化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对研究生的要求显著提高,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技能,还要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文化素养的研究生人才群体,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丰富联合培养的内涵、补齐素养培育的短板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助力提升南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

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培育机制,夯实文化素养基础

构建有效的协同培育机制,需清晰界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各自应承担的角色与任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南通理工学院已向联合培养研究生开放自身的图书馆、博物馆、人文讲座、在线课程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企业则可以开放其厂史馆、荣誉室、客户服务中心、生产流水线等,作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伦理的实践基地。科研院所应当共享其科学史展览、重大科技工程纪实资料等,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人文情怀。行业协会提供参与大型行业展会、论坛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系统规划一系列参观、考察、短期实习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政企校社”不同性质的机构中亲身感受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或者安排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心短期实习,践行公益文化,为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文化素养培育载体,深化联合培养实效

设计并实施“文化+专业”融合课程,高校教师要确保人文理论的深度与教学规范性,企业提供产业现实中的真实伦理困境与文化挑战案例,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注入科学精神与创新方法论的内容,行业协会专家则从行业标准和未来趋势角度提出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跨主体的文化实践项目。南通理工学院应当联合科研院所设立“科学家人文精神寻访”项目,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访谈资深科学家、参观老一辈科学家的故居和工作场所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悟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治学之道。项目结束后组织成果汇报会、研讨会,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重点阐述实践中对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探讨文化素养在项目推进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文化素养的认知与践行意识。

“四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文化素养培育需系统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的多元文化资源,搭建起坚实的资源支撑平台。同时,大力创新培育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文化+专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沉浸式的跨主体文化实践项目,从而切实强化其文化素养。后续可进一步探索如何建立更为精细化的文化素养评价反馈体系,从而科学衡量培育成效并持续改进联合培养路径。

沈 惠(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研究生处)

责编:廖健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