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键穿越南唐!数字技术让千年皇陵“活”起来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一场“打破”时空界限的文化实践在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落下帷幕。为期六天的“数字见南唐”主题活动,让文化遗产与当下生动对话。活动通过构建“数字沉浸+非遗实践+演艺活化”的多维矩阵,将沉睡千年的南唐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当代文化体验,为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探索新路径。

从静态观览到动态交互,

数字技术重塑文化认知

数字升级后的南唐二陵史料陈列馆成为景区新亮点。“南国正芳春”南唐历史与文化展览深度应用数字技术,致力于用数字语言重构文化叙事逻辑。升级后的南唐二陵史料陈列馆不再是文物的单向陈列空间,而成为充满探索乐趣的“历史实验室”;AI技术的创新使用,也降低了公众理解历史的门槛。当游客“穿越”南唐,“漫步”于南唐街市时,历史认知潜移默化地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发现。

从技艺展示到情感联结,

非遗体验构建文化新传承

活动现场,非遗从橱窗里的标本转化为可带走的回忆。连续六天,螺钿、竹编、香牌等不同的非遗手作课程不仅传授技艺,更构建了一个深度沉浸的文化场景。

“非遗传承的核心是‘人’,此次活动并非简单的工艺品制作,而是让参与者在亲手打磨一枚螺钿、编织一柄团扇的过程中,与千年前的匠人精神产生情感共鸣。”现场参与活动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纷纷表示,这种“体验式记忆”远比被动观看更为深刻和持久。

从单向演出到情境共生,

演艺活化打造文化新场域

10月4日举办的“月照陵阙,国风雅韵”古风文艺演出,探索文化遗产地演艺活动的升级路径。演出拓展传统的演出表演,巧妙利用南唐二陵本身的历史空间,将自然环境、建筑遗址与现代声光电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情境共生的沉浸式观演体验。现代编曲诠释古乐,在尊重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使用当代人能理解的审美语言,形成了高级的“文化翻译”。

江宁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唐二陵的文化探索仍在继续,将以数字技术激活文化遗产、以现代体验传承历史文脉,重塑自身作为文化地标的价值,也为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提供富有前瞻性的探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