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让更多应急车道“活”起来

10月8日,国庆中秋长假最后一天,记者驾车返宁,途经盐靖高速姜堰段时发现,路边每隔一段路程就立有一块“允许借用应急通道”的指示牌。以往节假日时常拥堵的路段,当日出奇畅通。据悉,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江苏多地根据实际需求开放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开放总里程达487公里,为缓解交通拥堵帮了大忙。

应急车道是“生命通道”,对其使用有着严格的法律界定,但每逢节假日,“一公里堵两小时”的窘境与应急车道闲置的矛盾凸显。按需开放,打破了“要么全禁、要么无序”的二元思维,看似只是调整了车道使用规则,实则是治理理念的转变,用动态调控替代静态管理,让政策执行既不突破安全底线,又精准回应民生痛点,彰显了现代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精准支撑。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江苏积极构建起“无人机+智慧监控+可变情报板”的立体管控网,133台无人机实现拥堵自动识别,213处情报板实时更新开放信息,将引导精准到每一辆车,“一路三方”联动机制确保救援需求出现时即时关闭车道。正是这套“预判、开放、管控、闭环”的智慧体系,让应急车道“活”了起来,从“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通道”,实现了“弹性利用”与“刚性保障”的有机统一。这启发我们,治理创新并非大刀阔斧的颠覆,而是像应急车道的“按需开关”一样,通过科技赋能,在细节处精准发力,在遵守规则与保障民生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有了治理精度,还需执法温度。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江苏有的地方推出应急车道“可借道”与轻微违法“不处罚”配套措施,对不熟悉路况的外地车主网开一面;有的地方为爆胎货车开辟应急通道护航下站,用“破例”执法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解了司机燃眉之急。这绝非执法上的松懈,而是“宽严相济”的精准体现。对恶意占用应急车道的行为,通过精准抓拍严格处罚;对合规借道车辆,则通过声光、指示牌提示全程引导。刚柔并济的执法实践,让群众既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更体会到政策的善意。

按需开放应急车道的做法深刻表明,治理智慧在于用动态思维破解静态难题,执法温度在于用柔性方式传递法治刚性。这不仅有效缓解了节假日拥堵,更重塑了公众对公共治理的认知。未来,若将这种“科技赋能精准调控、刚柔并济彰显温度”的模式,延伸到更多治理领域,必将大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孟亚生)

责编:苏群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