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个“中国迷” 曾将南京写入其作品中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7时,备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期揭晓。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表彰他“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力量”的杰出成就。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东南部边境小镇。他是中欧文学传统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以晦暗、深沉、带有末世氛围的写作风格著称。其文字往往以长句、密集的叙述结构和压抑而紧张的氛围见长。

拉斯洛作为匈牙利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继柯尔泰斯之后),他的获奖被视为中欧文学在当代的又一次国际认可。

拉斯洛的代表作包括《撒旦探戈》《抵抗的忧郁》《世界在前进》《仁慈的关系》等。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在京东等多个网上购物平台,其作品已经是“补货状态”。

此外,他对东方文化,尤其中国文化怀有深厚兴趣。在《Destruction and Sorrow Beneath the Heavens》(暂且译作《天堂下的毁灭与悲伤》),这部作品以中国之旅为线索,记录了作者2002年在中国多个城市的所见所感,在该作品中,他以上海为起点,穿行中国十余城市。特别是在南京的旅途中作者前往了北极阁、鸡鸣寺、莫愁湖、灵谷寺等景点,讲述了他眼中的南京的历史与当下,同时也记录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罪行。

此后的旅行中,拉斯洛还前往了九华山、扬州、杭州、苏州、西安、北京等地,他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敬仰也颇为明显。在书中,他多次提及李白等中国历史上著名诗人,将自己置于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对话之中。

在拉斯洛的创作和人生轨迹中,中国元素占据了不小位置。他曾长期往返中国,对中国的近现代变迁、城市风貌和文化传统保持强烈关注。

拉斯洛与匈牙利著名导演贝拉·塔尔(Béla Tarr)有着长期合作关系,他的多个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并成为艺术电影中的经典。最著名的莫过于根据他的处女作《撒旦探戈》改编的同名电影——这部电影长达七小时,被视为现代欧洲艺术片的里程碑。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在阅读他的小说或散文时,可以同时观看其作品的电影版本,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其叙事节奏、意象氛围与文学张力之间的转换,也更容易理解他那种带有“预言者视角”的写作方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

责编:郝建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