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思政大学堂|完善大中小学思政教学衔接运行机制

随着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存在一定的学段割裂、目标断层、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等问题,亟需推动全链条有机衔接,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建立教学主体的联动沟通机制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方式实现相互间的联动沟通,是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各管一段”的前提条件,关系到后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改革的推进。

首先,建立区域性思政课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设置学段衔接教研组,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例如北京推行的“接力式”教研项目,组织大学教师到中学开展示范课教学,中学教师深入小学进行课堂观察,形成螺旋上升的教学认知共同体。其次,开发数字化教研平台,实现教学案例共享与问题共研。上海市打造的“思政云教研”系统,累计共享跨学段教学案例2300余个,开展线上联合备课580余次,有效促进教学理念的衔接融通。此外,还需完善教师流动机制,试点实施大中小学教师岗位互聘制度,促进教学经验的深度交融。

建立教学目标的螺旋上升机制

大中小学三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遵循统一原则,即都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贯彻讲道理的课程本质,同时也要遵循递进原则,即具体目标上要体现彼此差异且逐次提升,从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螺旋上升,推进教学的有机衔接。

在认知维度上,形成“感性认知(小学)—理性认同(中学)—价值建构(大学)”的递进链条;能力培养方面,设计“行为养成—价值判断—理论思辨—实践创新”的发展序列。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小学阶段通过认识国旗国徽建立直观认知,初中阶段结合历史事件理解爱国主义内涵,高中阶段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大学阶段则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报国志向。这种梯度设计既保持育人目标的统一性,又体现不同学段的特殊性,使各阶段教学目标形成“同心圆”式拓展。

建立教学内容的融合贯通机制

根据教学目标螺旋上升的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整合和优化,规避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实现广度和深度上的逐次提升。

一是开发可视化知识图谱,明确各学段教学内容边界与深化路径。如将“法治教育”分解为法律常识(小学)、宪法精神(初中)、法治理论(高中)、法理实践(大学)四个层级。二是实施重复内容转化策略,将简单重复转化为螺旋深化。以诚信教育为例,小学通过“曾子杀猪”故事建立基本认知,初中分析商业欺诈案例理解诚信价值,高中开展“道德与法律边界”辩论,大学则探究诚信体系建设的社会机理。三是建立“基础+拓展+研究”三级课程模块,基础模块侧重通识教育,拓展模块强化实践体验,研究模块注重创新探究。

建立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机制

大中小学三学段学生在年龄、学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且递进特征,这就要求教学方法上必须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小学教学注重基础理论讲解,要把道理讲准。中学教学注重基本原理运用,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大学教学注重现实问题分析,要把道理讲活。比如,小学阶段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初中阶段推行情境模拟教学;高中阶段开展议题式教学,围绕“科技伦理”等现实问题组织辩论研讨;大学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政策分析。

作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机制既是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有机衔接的关键举措,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把握认知发展规律与思政教育规律的双向互动,在教学主体上实现联动沟通,在教学目标上凸显螺旋上升,在教学内容上促进融合贯通,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循序渐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机制,实现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高鹏 施琦 冯莹(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B-b/2024/02/15〉研究成果,得到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