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商业/新闻 > 正文
告别眩晕阴霾,中医世家传承人刘龙生40年精准诊疗眩晕症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群眩晕发病率约为5~8%!按目前中国14亿人口计算,我国每年发病率高达1亿人之多。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且近年来呈现逐年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眩晕,这一看似平常的症状,实则犹如冰山一角,背后可能潜藏着多种严重疾病。首届名中医刘龙生主任郑重指出:眩晕绝非小事,精准辨症才是迈向康复的必由之路。

医脉相承:傅山医学流派的现代传人

山西吕梁的傅山医学流派,自明末清初"医圣"傅山先生始,便以"悬壶济世"的医德与精湛医术闻名。作为第三代正统传人,刘龙生主任自幼浸润于中医典籍,深得傅山先生"辨证求本"的精髓。他将傅山学派"肝脾肾同调"理念发扬光大,与现代神经医学、血流动力学研究相结合,构建起"三维立体辨症体系"——既通过舌脉诊察把握气血阴阳的微观变化,又借助前庭功能检测、经颅多普勒等现代技术,精准定位眩晕的器质性病因。这种"古法新用"的诊疗模式,使眩晕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以上。

精准辨症:破解眩晕的"千面密码"

"眩晕不是病,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刘龙生主任常以此警示患者。在临床实践中,他率先提出"三祛通窍法"诊疗理念:将眩晕细分为肝阳上亢型(风象)、痰浊中阻型(痰象)、气血亏虚型(瘀象)、肾精不足型(火象),每种证型对应特色方剂。例如针对年轻白领常见的肝阳上亢型眩晕,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耳尖放血疗法,常能立竿见影;而对老年患者的肾精不足型眩晕,则以左归丸为基础方,融入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实现标本兼治。这种"一人一方"的精准治疗,使患者复发率较传统疗法降低47%。

治未病:构建眩晕防控的"中医防线"

面对眩晕年轻化的趋势,刘龙生主任强调"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聚焦生活方式干预,开发"眩晕风险评估量表",通过饮食、运动、情志三维评分,为高危人群定制养生方案;二级预防强调早期干预,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血压、心率变异性等指标;三级预防注重康复管理,通过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训练,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数据显示,参与该体系的患者,年均眩晕发作次数从5.2次降至1.3次。

结语

如今,刘龙生已迈入花甲之年,拥有逾40年丰富的眩晕疾病临床经验。他常说:“每当看到患者摆脱眩晕的困扰,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满足。”这不仅是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医学人文关怀的现实写照。

责编:徐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