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商业/新闻 > 正文
BTV生活频道报道:仁心四十载,中医世家传人刘红旗的甲状腺坚守之路

1958年,刘红旗出生于河北一个中医世家。祖父的诊室里,药柜如墙,银针生辉。五岁那年,他蹲在药柜前,指着“当归”“黄芪”稚声发问,祖父笑着递来一本《本草纲目》图谱。从此,识药、称药、包药成了他的童年游戏。十岁时,他已能读懂药方,跟随父亲出诊,看银针如何唤醒昏迷的病人,听汤药如何化解顽固的病痛。

父亲曾治一例“癫狂症”患者,众人皆言无救,父亲却以“甘麦大枣汤”合“针灸鬼穴”法,七日而愈。患者跪地叩首时,父亲赶紧扶起他说:“医者父母心,但求问心无愧。”这句话,刻进了刘红旗的骨髓。

临床突破: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解法”

1982年,刘红旗进入河北省中医院工作,专攻甲状腺疾病。他发现,传统中医对“瘿病”(甲状腺肿大)的记载虽多,但缺乏系统疗法。他遍查古籍,结合现代病理学,提出“肝郁为先,痰瘀为标”的病机理论,研发出“疏肝散结方”,临床有效率达85%。

一位患甲亢多年的女性,因长期服药导致肝损伤,慕名找到刘红旗。他以“逍遥散”合“夏枯草膏”加减,配合耳穴压豆,三月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且情绪稳定。她说:“刘大夫,您不仅治了我的病,还治了我的心。”

科研创新:让传统中医“说现代话”

刘红旗深知,中医要走向世界,必须用科学语言“说话”。他的科研成果常常颠覆了传统认知,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0年,他荣获“共和国名医专家金奖”,颁奖词写道:“他让千年经方焕发新生,用现代科研证明中医的科学性。”面对荣誉,他淡然一笑:“中医的根在临床,魂在疗效。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2014年,他参与编写《伤寒论》方药剂量与配伍比例研究一书,为中医经典的研究和传承添砖加瓦;其论文《脾胃之法各宜论》被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传略也被编入《当代中国人才库》(名医卷),成为了中医界的楷模和榜样。

薪火相传:一家五代,医道永续

如今,刘红旗的儿子,也成长为一名中医博士,投身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了一名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父子俩常一起讨论病例,看到孩子接过自己手中的接力棒,刘红旗主任感到无比欣慰,中医的传承在他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从曾祖父的“望闻问切”,到现在的“基因检测辅助辨证”,五代医家,跨越几个世纪,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中医是活态的文化,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结语:刘红旗主任的故事,是一部活态的中医史诗。他用五代人的坚守,四十年的临床,无数患者的康复,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医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能解决现代问题的活水。正如他常说的:“医道无涯,唯精唯诚。”这份精神,将随着刘氏中医的第五代传人,继续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

责编:徐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