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近日,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晋投资方与老股东共同加持,资金将用于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行业场景拓展及全球化市场布局。
哈工大博士创业初心,破解“有臂无手”困局
钧舵机器人的创始人介党阳,是一位在机器人领域深耕的技术专家。他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哈工大-德宇航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机器人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机械臂技术、灵巧手技术及机器人抓取技术方面有近30年的底层技术沉淀。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介党阳就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能力。他不仅参与了我国首例空间轻型机械臂的研制,还积累了丰富的机械臂技术、灵巧手技术及机器人抓取技术经验。这些技术沉淀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前,他曾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担任某重点型号的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航天项目。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离开后,介党阳带着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领域的深刻理解,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立了钧舵机器人。
介党阳的创业初心源于一个简单的观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初期“有臂无手”。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机械臂本体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末端执行器(夹爪)这一关键环节却严重依赖进口,初期国产化率不足10%,且价格高昂。
“当时,市场上大多数工业末端执行器都是气动的模块化夹爪,能够执行的动作单一,复杂动作往往需要全新设计非标执行器才能实现。”介党阳回忆道。“而且气动夹爪支持系统复杂,无法对抓取力度进行实时调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介党阳说。
从灵巧手到智能执行器,钧舵机器人十年技术“长跑”
为工业机器人系统打造最适用的工业夹爪、工业灵巧手,是钧舵机器人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介党阳介绍,2016年,钧舵机器人成功研制第一代灵巧手,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19年,公司推出首款驱控一体化“电动夹爪”,标志着钧舵正式进入工业自动化执行器市场。
2021年,钧舵机器人推出主力产品ERG夹取旋转系列电动夹爪,成为行业中最早开始布局复合类电动夹爪的厂家之一。这一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自动化样本前处理及3C产品装配,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产品称重是自动化行业中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手段。以传统的锂电生产线称重为例,为了实现注液称重,需要在生产线旁边投入较高成本的称重单元,并配备机械手完成电芯从产线到称重单元的搬运,这种传统的称重单元,占地面积大,灵活性差,节拍慢、综合成本较高。
为此,钧舵机器人于2023年6月发布了首款WEPG系列电动称重夹爪。同时,为了满足精密制造需求,钧舵机器人突破量产难题,推出高稳定性的LRA系列直线旋转执行器产品。
据介绍,2023年,钧舵机器人营收增长超过2.5倍。2024年,公司营收超过6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介党阳表示,截至目前,钧舵机器人已研发并量产了含编码器、空心杯电机、微型精密行星减速器、驱动控制器、电动执行器、多维触觉传感器、多指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等数百款垂直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芬兰、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
技术创新+场景深耕,三大战略级产品同步推出
据介绍,伴随B+轮融资,钧舵机器人同步推出其三大战略级产品。Mozart灵巧手是钧舵机器人控股子公司淳栋触控发布的重磅产品。这款灵巧手具备16自由度设计,拇指独拥侧摆与大范围活动能力,重复定位精度达±0.02°,每指集成三维力传感器,实时捕捉50-2000g压力,精度±5%,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手术辅助、智能假肢开发、养老护理与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称重夹爪WEPG系列则是钧舵机器人在锂电生产领域的创新突破。该产品集成称重以及抓取功能,让称重夹爪在产线上抓取产品,直接称重,再放回产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WEPG系列称重夹爪对于10公斤的负载能够实现±0.2g的重复测量精度,达到了十万分之二的系统精度,满足锂电池注液要求。
在半导体和3C行业精密装配领域,钧舵机器人发布了力闭环直线旋转执行器LRA-F系列。据了解,LRA-F系列可以实现10-400g范围内,±1g的精度,整机在高节拍、高温50℃、大推理的测试条件下,运行2000万次后,精度依然保持在±1g的力控精度。
介党阳表示,此轮融资印证了资本市场对钧舵机器人“技术创新+场景深耕”双轮驱动模式的认可。钧舵机器人正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智能末端执行系统方案商升级,本轮融资后将持续巩固公司在锂电、半导体、3C等优势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