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10月10日,“2025年第二届药石科技绿色化学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低碳向新,绿智未来”为主题,逾100位行业领袖和顶尖学者相聚在南京生物医药谷,探讨医疗行业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变革。
参加本次论坛的不仅有阿斯利康、默克集团、诺华集团等知名跨国企业,也有劲方医药、迪哲医药和百济神州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医药供应链的生态伙伴企业。
从技术革新到生态共建的“绿色协奏曲”
论坛聚焦绿色化学新理念、新技术与新应用,通过深入研讨,汇聚全球智慧,寻找绿色发展路径。

药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民民指出,公司在创新药的深度布局是“两步走”战略,在第一阶段创新实践聚焦药物发现的效率瓶颈,“把科研界、企业界、客户和供应商聚集起来,我们共同去探讨怎么能够更安全、更环保、更健康的做出药品,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创新”。据悉,该公司将依托AI技术,进一步缩短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周期。

低碳实践方面,海内外制药企业代表围绕低碳战略与行业应用,阐述全链条绿色转型思路。药石科技高级副总裁李静博士介绍,药石科技目前已构建连续流化学、生物催化等一体化绿色平台,并推动供应商绿色创新,从技术实践者升级为行业推动者。
阿斯利康前副总裁David Ennis分享零碳愿景相关举措,通过合作绿电供应商、建立产品可持续评估体系等,针对性推进减排。默克集团Benjamin Kuehne博士聚焦药品碳足迹管理,从研发到商业生产建立全流程管控,并参与制定行业统一评估标准。
技术分享方面,海内外专家聚焦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分享绿色转型道路上的技术突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Erick M. Carreira博士提出简单高效的反应设计理念,通过简化反应体系降低成本,并将环境影响评估融入药物合成流程。
北京大学许言博士针对传统反应精准度不足的问题,研发创新策略提升反应选择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Corey Stephenson教授在线分享可见光光催化技术突破,解决了规模化生产难题。
从供应链到生产线的“绿色动力”
在积极打造绿色产线上,江苏省的跨国药企无一不在发力。
苏州诺华医药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监李威博士介绍,诺华2022年已经将可持续标准纳入供应商合同,计划年底覆盖所有供应商,要求供应商加入科学碳倡议、设定科学碳目标,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优先使用环保材料。
作为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阿斯利康2020年推出“零碳雄心”战略,计划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目标。阿斯利康前副总裁David Ennis表示,与中国合作伙伴达成的首例清洁热能解决方案,可通过将生活垃圾处置生成可再生天然气,实现可再生能源制热转型,作为在中国投产的第一个生产设施基地,无锡生产供应基地(下称“无锡基地”)未来减排将达到80%。去年,无锡基地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成为新晋工业4.0灯塔工厂。
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默克南通制药基地组建了EHS团队,负责工厂内部的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该团队主要任务是在工厂内寻找节能减排的机会点,提高公用运行系统的能源效率,团队人员数量少但效率高,从2020年到2023年底,南通工厂已经实现了减排近90%。2024年,默克南通基地办公楼、张家港基地办公楼分别获得LEED金级和铂金级认证,该认证属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2000年开始推行。
从政策蓝图到创新实践的“绿色产业雨林”
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供应商在医药绿色转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阿斯利康前副总裁David Ennis表示,2023年在可持续市场倡议框架下,阿斯利康、诺华等多家药企联合制定了供应商最低目标,涵盖了2025年前公开披露排放量,这些目标需要由供应商传导至上游二级/三级供应商,才能推动全价值链绿色转型。
作为论坛主办方,药石科技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自2008年运营以来,其发展历程展现出其对绿色化学和低碳技术的持续深耕:从首创分子砌块概念、为全球新药研发贡献海量新颖分子砌块、助力客户加速临床药物分子发现,到近年顺应全球碳排放与环境可持续性关注升级,将战略重心拓展至绿色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转化。
今年年初,江苏省推出《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而南京的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化发展明显,形成了以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江宁区等为代表的多核心产业园区。
目前,南京已经集聚了19家上市公司、1032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6家上市公司、252家高新技术企业位于江北生物医药谷,除此之外,该园区汇聚了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223家。
新华日报财经·见习记者 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