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巧妙地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吴歌、文旅等非遗文化之中,积极推动法治与非遗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一张彰显滨湖法治特色的非遗文化名片。
一是“法治+剪纸”,打造普法宣传新课堂。自2024年冯钻荪老师领衔的“滨滨”法治剪纸工作室成立以来,法治与剪纸的有机融合,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蠡园中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工作室积极开展法治剪纸进课堂系列活动。通过一方红纸、一把剪刀,借助剪纸这一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生动宣传和弘扬法治思想,将抽象的“法”变得可观可感。截至目前,剪纸工作室已创作“法治剪纸”作品200余幅,每月定期进校园开展“法治剪纸课堂”1次,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持续熏陶青少年学法用法的意识。

二是“法治+吴歌”,奏响文化传承新乐章。将非遗文化“吴歌”纳入司法行政法治宣传年度计划和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充分利用吴歌传承人的独特优势,精准把握吴歌传承与普法宣传的结合点,创建“胡埭镇法治吴歌工作室”,并在胡埭中心小学、张舍社区设立“青少年法治吴歌培训基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吴歌形式弘扬法治精神和传统美德。持续发挥品牌效应,将贴近群众法治文化需求的元素融入吴歌,加大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力度。近年来,已创作出《消费之滨好地方》《好生活法典伴》《宪法精神洒神州》等优秀法治吴歌作品80余部,并先后汇编成《法治吴歌集》四册。

三是“法治+非遗文旅”,解锁法治文化新体验。将非遗元素融入拈花湾、尧歌里等重要旅游景点,以法治文化赋能旅游发展。在“法韵拈花湾企业普法示范点”内,设置法治文化长廊,展示与剪纸、精微绣、泥塑等非遗相关的法治作品,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同时,在“千年古村落,法治乡村尧歌里”开展“非遗法治游”活动,通过设置法治谜题、非遗技艺体验等环节,让游客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此外,积极开发法治非遗文创产品,如法治主题剪纸书签、法治泥塑伴手礼等,将法治文化与非遗技艺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消费体验。

来源单位: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
作者: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