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文明实践 > 正文
无锡滨湖拓展“法治+”场景打造非遗文化新名片

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巧妙地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吴歌、文旅等非遗文化之中,积极推动法治与非遗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一张彰显滨湖法治特色的非遗文化名片。

一是“法治+剪纸”,打造普法宣传新课堂。自2024年冯钻荪老师领衔的“滨滨”法治剪纸工作室成立以来,法治与剪纸的有机融合,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蠡园中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工作室积极开展法治剪纸进课堂系列活动。通过一方红纸、一把剪刀,借助剪纸这一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生动宣传和弘扬法治思想,将抽象的“法”变得可观可感。截至目前,剪纸工作室已创作“法治剪纸”作品200余幅,每月定期进校园开展“法治剪纸课堂”1次,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持续熏陶青少年学法用法的意识。

二是“法治+吴歌”,奏响文化传承新乐章。将非遗文化“吴歌”纳入司法行政法治宣传年度计划和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充分利用吴歌传承人的独特优势,精准把握吴歌传承与普法宣传的结合点,创建“胡埭镇法治吴歌工作室”,并在胡埭中心小学、张舍社区设立“青少年法治吴歌培训基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吴歌形式弘扬法治精神和传统美德。持续发挥品牌效应,将贴近群众法治文化需求的元素融入吴歌,加大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力度。近年来,已创作出《消费之滨好地方》《好生活法典伴》《宪法精神洒神州》等优秀法治吴歌作品80余部,并先后汇编成《法治吴歌集》四册。

三是“法治+非遗文旅”,解锁法治文化新体验。将非遗元素融入拈花湾、尧歌里等重要旅游景点,以法治文化赋能旅游发展。在“法韵拈花湾企业普法示范点”内,设置法治文化长廊,展示与剪纸、精微绣、泥塑等非遗相关的法治作品,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同时,在“千年古村落,法治乡村尧歌里”开展“非遗法治游”活动,通过设置法治谜题、非遗技艺体验等环节,让游客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此外,积极开发法治非遗文创产品,如法治主题剪纸书签、法治泥塑伴手礼等,将法治文化与非遗技艺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消费体验。

来源单位: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

作者:王珍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