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正值寒露节气,江苏的天气舞台格外热闹,一边是蜜柚、板栗等果实酝酿清甜的秋日景致,一边是大雾、降水与温差交织的天气变化,还暗藏着冷空气即将到访的信号。

明天早晨,本省东南部地区将遭遇雾或浓雾天气,能见度较低,公众出行需格外注意交通安全。更值得关注的是明后两天的“南北温差大戏”:苏锡常、南通等东南部地区最高气温仍能飙升至31℃左右,而徐州等淮北地区最高气温仅维持在十几摄氏度,南北温差超15℃,仿佛跨越夏秋两季。
降水方面,12日夜里至13日,沿江以北地区将率先迎来一次降水过程,其中12日20时至13日20时,该区域阴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雨,其他地区也可能出现分散性阵雨或雷雨;13日夜里起,沿淮及以南地区接力出现阵雨或雷雨。从长期趋势看,未来10天全省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倍,长江以北地区更是偏多5—7倍,雨水频繁登场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气温起伏同样明显,14日起全省最高气温均降至30℃以下,苏南地区体感将变得清凉;15—16日全省气温有小幅回升,但大部地区最高气温仍在30℃以下。不过这份回暖只是暂时的,19日江苏将迎来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48小时降温幅度可达7℃左右,届时秋凉感会愈发显著。

眼下江苏秋粮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持续阴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农谚“不怕寒露一日晴,就怕寒露一日淋”的警示仍具现实意义,相关地区需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及时抢收成熟作物。公众近期出行请常备雨具,根据南北温差和气温起伏灵活增减衣物,既要防范大雾与降水带来的出行风险,也要提前为冷空气来袭做好准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