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吃多了躺倒在地、双眼翻白?没错,这不是玩笑。国庆假期,某动物园的羊驼因游客过度投喂,瘫在地上动弹不得,眼神呆滞。这一幕被拍下发到网上,瞬间引爆全网讨论。

有网友晒出自己的经历:“特意带了五斤胡萝卜,最后扔了四斤。”语气里甚至带着“没喂完”的遗憾。也有人着急反问:“这哪是喂动物,分明是不负责任,不怕撑坏吗?”
看似热情的“五斤胡萝卜”,是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漠视;而园方一句“不会撑死”“吃饱就不张嘴”的回应,似乎也暴露了动物保护与景区管理间的漏洞。这场由“投喂”引发的争议,像是一道关于“如何与动物相处”的考题。
不少游客走进动物园时,都揣着一份“想亲近动物”的心意。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总觉得亲手递上一块胡萝卜,看着羊驼凑过来嚼得津津有味,是让孩子认识自然的好机会。可很多人也忽略了,这些被圈养的动物,早有饲养员制定的科学食谱——羊驼每天该吃多少草料、补充多少水分,都有精确的配比。游客随手递的一份食物或许无害,但架不住你喂一把、我扔一块,最后堆积起来,全成了压在羊驼身上的“负担”。
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游客将投喂当作“娱乐”,带着大量食物随意投喂,全然不顾羊驼是否需要,以为这就是关爱:“我觉得好吃,你也应该喜欢”。可没人注意到,这极易导致羊驼过度进食。当“我想喂”的欲望,高于“动物能吃”的需求之上,所谓的“喜爱”逐渐就变了味。
而动物园在这场闹剧中的角色,更值得琢磨。以“放养互动”为特色的景区,本应是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的“平衡者”,可园内随处可见的“投喂食物售卖点”,却像是在悄悄传递一个信号:“投喂是被允许的”。工作人员说“有饲养员观察,动物吃饱就会抿嘴”,可从羊驼躺地翻白眼的样子来看,这份“观察”似乎没赶上游客投喂的速度。或许园方有自己的难处——国庆游客扎堆,要顾安全、保秩序,还要满足大家想和动物互动的需求,但当“卖投喂食物”成了景区的常规操作,动物的健康,不该被排在“游客体验”之后。
其实,和动物园里的动物相处,未必需要靠食物“搭桥”。对游客而言,可以重塑“文明观览”认知,明白“不打扰、远观察”才是对动物最好的尊重,与其盯着“它吃不吃”,不如看看“它怎么踱步、怎么休息”;对动物园来说,不妨通过升级隔离设施、增设文明提示牌、加强饲养员巡查频次等方式,让游客了解动物的饮食禁忌与生存习性;相关部门也可以细化相应规则,比如规定动物园设置足够的隔离设施,对过度投喂的游客有劝导和约束的办法。有时候,“远远看着,静静了解”的氛围,反而让人和动物的距离更近。
人与动物的相处,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尊重”。当人们不再用食物去“打扰”它们,而是用尊重去“靠近”它们,动物园里的生命才会显露出最本真的模样——羊驼慢悠悠地在草坪上踱步,长颈鹿从容地啃食着树叶,猴子在树枝间蹦跳打闹。也许,这样的画面,才是动物园该有的样子,更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最好证明。(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