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文化中国行|助力“博物馆热”,文博达人添了一把火

在“博物馆热”的背景下,这个国庆中秋长假,江苏各地博物馆接待游客760.3万人次,文创销售超4095万元。在博物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总能发现一些手持各种摄像器材,胸前别着“小蜜蜂”的人面对文物侃侃而谈,没错,这些人就是文博达人、文博博主,他们不仅深受粉丝喜爱,更是商家的合作伙伴和各地文旅部门的座上宾,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以自身的“达人”属性,深刻影响着文博领域。

文博达人“浪花姜”

长假刚结束,由博物馆头条等机构统计发布了“中博百大博主榜”,从微信视频号、抖音、新浪微博、小红书、B站五大主流互联网平台,根据“传播力、创新力、影响力”三个维度,评选出2025年9月至10月初一百位文博、艺术领域的优质博主,其中,来自江苏的“山禾看山河”“浪花姜”“你买酥梨”等榜上常客再次上榜。那么,他们都传播了哪些文博知识,又是怎么走上文博博主之路的,在“文博热潮”中他们的定位是什么,在粉丝和文博部门看来,他们又是怎样的存在?

用新媒体打开“国家宝藏”

“想知道被誉为‘壮丽东南第一州’的淮安在历史上有多繁华,就要先了解一下漕运与淮安的关系。”抖音账号“山禾看山河”置顶的一条视频“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的播放量已超过百万。镜头前,“山禾看山河”主理人、文博达人“山禾”娓娓道来怎么在这家博物馆里读懂中国漕运史。

“山禾”做文博自媒体已整整十年,“一切都源自我对文物、对博物馆的浓厚兴趣。”“山禾”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学,看博物馆最初只是业余爱好。毕业后,她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去逛各地的博物馆。“最开始,我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探馆文章。这两年我全职做自媒体,作品都以视频方式呈现。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写文案、出镜、拍摄、剪辑全部包办,保持‘一周两更’的频率。”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山禾”已拥有五十多万粉丝。

“山禾”在南京市博物馆探访

和“山禾”的慢慢积累不同,29岁的“浪花姜”说自己火得有点莫名其妙。作为资深文博爱好者,2023年他从广告公司编导转行做文博类自媒体,如今在B站、抖音等平台拥有全网粉丝300万左右。在B站落脚后,当年6月就推出第一期长视频“这也许是B站最好的历史区UP主推荐!”,把自己喜欢的历史类博主“安利”给大家。

“当天晚上发完觉得也不太可能有啥流量,就睡了。”“浪花姜”说,“第二天上午莫名其妙地就上了‘热门’,很快点击率就破百万,当天晚上B站的编辑就主动联系了我。”

“浪花姜”说,现在他把自己的视频节目分为多个系列,“中国百科史”主要讲古人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到如何排兵布阵、怎么安葬;“江湖历史系列”则讲骗术、小偷、侠义这类稀奇古怪的专题史,还有一类就是与各地、各博物馆合作,比如“B站穿越游”:浪花姜&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与央视新闻联合发布武王墩遗址考古发现;与共青团中央合作“神州可壮游—扬州篇”等。

懂粉丝需求更懂时代大势

“10年前我开始做文博自媒体的时候,大部分博物馆都很‘冷清’,甚至一些省级博物馆都没多少人去参观。没想到短短十年,‘文博热’就席卷全国。”“山禾”目睹了文博场馆从“冷”变“热”的过程。在她看来,“文博热”的出现,和年轻人的助推密不可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年轻群体中,很多人渴望走进博物馆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博爱好者群体也日渐庞大。

“年轻人熟悉的是新媒体的呈现方式,博物馆更需要新媒体博主引来年轻客流。”“山禾”坦言,这是文博博主日益受到欢迎的根本原因。“山禾”自己就是文博爱好者,很清楚受众想看什么。“每拍摄一条博物馆视频之前,我都会做大量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探访,思考这家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有哪些创意,重要藏品又有什么价值,怎样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年轻化呈现。”“山禾”说,她的视频可能没有太高的专业度,但一般都能GET到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点,甚至包括年轻人喜欢的博物馆文创、网红咖啡等等。

“浪花姜”认为,自己之所以能以全职文博博主作为职业。首先是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生活富足,对文化消费有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人充满了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造就了“文博热”。而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2017年的开播,以及《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播,让这股风潮走向新的高度。

浪花姜与共青团中央合作“神州可壮游—扬州篇”

“我节目的定位是给所有对历史文化感兴趣又不得其门而入的人看的。”“浪花姜”对自己的客群有着清晰的认知,“大部分人对历史、文物不是不感兴趣,而是经常接触的内容并没有那么深入浅出,我要做的就是把历史、文物最有意思的一面告诉他们。”

21岁的网友田淳尹是浪花姜的粉丝,“和专业老师比,他们虽然不如专家学者说的全面、细致,但学者的语言一般人往往觉得乏味,毕竟现在知识或许很多是快餐式的,有用的信息掺杂在许多无用的信息中。这就是文博达人的意义,他们补上了缺漏的一环——专业又平实的表达。”小田说。

无锡网友“蔓越莓”是“山禾看山河”忠实粉丝,通过这个平台她知道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博物馆,也常根据视频提供的攻略去看博物馆。“‘山禾’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她和我们一样都是爱好者,知道爱好者想在博物馆里看到什么。”“蔓越莓”很喜欢“山禾看山河”今年推出的“大运河系列”。“山禾”花了84天时间,跨越八个省,走完大运河全程,发布了33个视频,呈现了大运河沿线的博物馆、水工枢纽、古城古镇、非遗戏曲甚至沿线美食,“‘山禾’将大运河拍成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馆,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多样。”

让更多文物走进普通人视野

小红书文博UP主“你买酥梨”这次又入选了“中博百大博主榜”,最近,他发布了《山西 | 一周仅开放两天,却藏着顶级明代壁画》,推荐了山西屯留宝峰寺。他的内容以图文为主,每次考察前都要做大量功课,除了位置、交通方式这些基本信息外,还要将建筑的历史、看点和他个人的审美展现出来。

“这是我和专家不同的地方。”“你买酥梨”说,“专家解读会更注重细节,而我则更注重个人审美。用自己的图片、文字吸引人去看那些平常不被关注的文物和小众古建。”他说,因为一直发布这类内容,很多粉丝都按他的路线走,宣传了小众古建的同时,也让官方看到了文物的现状,促进了当地对文物的保护,提高了公众的保护意识。

“你买酥梨”在宝峰寺后殿元构五方佛殿内

“山禾”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她最近几个月介绍了镇江的醋文化博物馆、扬州杭集的牙刷博物馆、河南郑州的纺织工业博物馆、福建平潭的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等,让粉丝知道了这些相对小众的博物馆。

“‘文博热’之下,小博物馆也很‘拼’,也在用各种办法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山禾”以安徽和县博物馆为例,和县出土过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现藏于国家级博物馆。“虽然留不住出土于本地的珍贵文物,但这家小博物馆还是用多媒体展陈手段解析化石的形状、构造以及科学意义,让观众深入了解和县猿人的重要价值。”视频中,“山禾”细细解析中小型博物馆正确的“打开”方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文博达人、文博博主到博物馆说历史、讲文物,有效弥补了博物馆讲解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希望博物馆与达人、博主们能够“相互赋能”,为公众提供更多个性化表达的专业知识讲解服务,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 于锋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