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一周热点 > 正文
江苏前三季度投融资事件1139起,融资总额770亿元

据新华日报财经“江苏创投这一周”统计,今年1—9月,江苏私募股权投融资市场共发生1139起投融资事件,已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约770亿元。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核产业赛道上的资本加速集结。

“本土军团”扎根深耕

今年前三季度,1139起投融资事件中,除江苏“本土军团”元禾控股、江苏高投、毅达资本外,全国头部创投机构如红杉中国、深创投、高瓴创投等机构身影频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头部创投机构在苏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超三成,尤其青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赛道。

苏州元禾控股的投资路径清晰体现了“做厚土壤”的思路。前三季度,该机构参与近30个项目的投资,重点布局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从培育苏州旭创成为全球光通信龙头,到联合设立10亿元规模的南通元禾璞华战新基金、精准补强半导体产业链,投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我们不仅是提供资金,更注重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元禾控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5月,元禾控股成功发行全国首批、苏州首单6亿元科技创新债券,资金悉数投向高端装备、先进制造及集成电路等领域。按计划,2025至2026年还将新增8亿元直投与40亿元基金出资,进一步夯实本土创新土壤。

“江苏产业基础雄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超过2200家,是理想的投资标的。”红杉中国相关负责人说。今年7月,红杉中国就以“老股东”身份,继续加码苏州同心医疗的超亿美元战略融资。

同心医疗创始人陈琛介绍,团队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是中国首个获注册批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2021年上市就打破了进口垄断。如今,全国性的资本巨头正循“爆款”效应涌入江苏,为这类“单点突破”的优质项目提供加速扩张的资金动力。

半导体赛道硬核攻坚

前三季度创投市场中,半导体赛道以超350起投融资事件、占比超三成的表现,成为最受资本青睐的“C位”赛道。

这一热度在无锡星微科技身上得到集中体现。这家深耕半导体运动控制的企业,半年内连获B轮与B+轮融资,累计募资超亿元。在这两轮融资中,不乏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母基金、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母基金,上汽尚颀资本、毅达资本等。

作为国内极少数掌握“超精密运动平台+晶圆传输系统+真空机械手”全系列关键技术的厂商,已进入中芯国际、华虹等头部企业的国产化供应商梯队,补上了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我们连续三次加注,就是看好它的底层硬实力和自主可控能力。”毅达资本先进制造投资事业部徐杰告诉记者。

产业基金持续发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半导体领域已有6支新增或首投产业基金落地江苏。以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母基金为例,基金总规模为50亿元、存续期15年,专门投向集成电路产业。其中,基金的70%资金用于联合市场化机构设子基金,30%则直投“卡脖子”节点项目。既避免了资本分散,又能集中力量攻坚。

与此同时,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常州市未来产业天使基金等规模数亿元的“小而精”基金,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技术的早期孵化,挖掘实验室中的创新成果,通过早期投资助力“萌芽期”项目跨越中试、走向量产,为产业的长期发展播下“未来种子”。

这种“大基金攻坚当下、小基金孕育未来”的双轮驱动模式,既聚力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又为前沿技术育苗培根。可以说,覆盖全周期、多层次协同的资本生态已在江苏初具雏形。

创投模式换轨升级

在半导体等赛道资本活跃的背后,江苏创投市场也在积极应对从“量增”到“质升”的考验。

今年5月,《江苏省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17条举措贯穿“募、投、管、退”全链条。其关键着力点在于改革政府引导基金考核与容错机制,鼓励国有创投机构敢于并善于做“耐心资本”。通过优化评价体系,为长期资金“陪跑”创新企业松绑。

平台建设也在推陈出新。今年9月,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发布了“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2.0版”,新版本首次把询价、估值、撮合、质押登记、资金清算等核心环节全部集成于同一系统,形成一条“挂牌申请—信息披露—意向征集—价格形成—协议签署—资金交收”的标准化闭环。

“以前退出靠IPO排队,现在挂牌就能竞价。”苏州一家2015年成立的创投基金合伙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手中持有的新能源企业份额若在平台转让,可实现快速流转,预计资金回笼周期从以往的2—3年缩短至3—6个月,极大缓解了基金的流动性压力。

创投资本的投资模式也在悄然换轨。从前三季度投融资趋势看,头部机构不再简单追逐短期热点,转而更注重“全链整合”与跨领域协同。以毅达资本为例,今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覆盖了从矽视科技等上游设备材料、门海微电子等中游芯片设计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同时,通过投资阿特兰科技等轻量化材料企业,实现了半导体、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的联动效应,增强了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和协同价值。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