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一周热点 > 正文
青锋村携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开展校园科普浸润行动

为响应“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号召,充分激活基层科普教育阵地效能,10月8日,洪蓝街道青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组织辖区23名青少年走进该校,以“探索生物秘境・点亮科学梦想——校园科普浸润行动”为主题,通过课程体验、场馆探秘、动手实践三大环节,在趣味互动中触摸科学温度,在实操体验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活动首个环节聚焦“昆虫犯罪档案局——有害昆虫通缉”课程。该课程以“侦探破案”为主线,融合角色扮演、实验手工与生态辩论,引导青少年化身“昆虫侦探”,深入探究蚊虫、蟑螂、红火蚁等家庭常见害虫的习性、危害及生态价值。

课堂上,青少年围绕“破解害虫案件”展开实践:亲手制作灭蟑螂陷阱,在操作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同时针对“害虫是否该彻底消灭”展开辩论,辩证思考“害虫”的生态角色,理解防治与保护的平衡之道。课程以趣味剧情驱动,兼顾动手实践与思辨讨论,适配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需求,让科学思维与生态意识在互动中自然萌芽。​

课程结束后,青少年们在老师与志愿者带领下,走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涵盖江苏动植物展示馆、昆虫标本馆、标本制作室、养虫室,以及多间可用于教学科研与科普活动的生物实验室,是青少年探索生物世界的“活课堂”。其中,江苏动植物展示馆馆藏标本3余万号,包含409号大型动物标本,不乏45号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标本;鸟类标本数量最多,占动物标本总数的四分之三。

馆内生态型展区尤为特别,按照江苏地理风貌从东到西、从北至南的生境梯度变化,还原沿海、淡水湿地、农田、丘陵等典型生态场景,让青少年直观感受本土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而昆虫标本馆收藏各类昆虫及其他动物标本10万号,规模在江苏省内高校中首屈一指,琳琅满目的标本为大家打开了昆虫世界的神秘大门。​

蝴蝶标本制作环节,则让青少年们在亲手操作中深化对生物科学的认知。此次制作涵盖20余种蝴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余昌玲学生团队为5组青少年分发材料包,里面整齐摆放着已展翅干燥的蝴蝶半成品、白色卡纸、透明保护膜、标签贴纸及彩笔。“蝴蝶翅膀的鳞片很脆弱,一碰就会脱落,只能捏翅膀基部,千万别碰翅面!”志愿者一边示范正确操作步骤,一边叮嘱“科学观察要轻缓细致”,潜移默化传递严谨的科学态度。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神情专注:先将蝴蝶平稳固定在卡纸上,轻压覆盖保护膜;再认真填写标签,把蝴蝶名称、制作日期与自己的名字一一标注,制作者们举起作品自信分享:“我发现蝴蝶翅膀上有细细的粉末”“蝴蝶的触角是棒状的,和蜜蜂不一样”。为让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深度落地,老师趁热打铁补充讲解:“这些鳞片不仅外观美观,还能帮助蝴蝶防水、躲避天敌,这正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智慧体现。”

此次校地联动的科普活动,以“课程启智+场馆探秘+实践赋能”的创新形式,让青锋村青少年走出乡村课堂、走进校园科普场景,既点燃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也让科学思维与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青锋村党总支书记毛庆庆表示,后续将持续联动高校、科研机构等优质资源,策划更多接地气、有新意的科普活动,为乡村青少年搭建科学成长平台,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让科学梦想在乡村沃土上生根发芽。​

通讯员 卞夏萍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