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国际减灾日|秒级地震预警,汛期“苍穹天眼”……加强韧性建设,江苏有何“新招”?

交汇点讯 今年10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防灾减灾领域,一个社会、一座城市具备韧性”,不仅仅是指不被摧毁的能力,更是指在遭受冲击后,能够缓冲压力,又具备快速恢复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灾害风险,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韧性建设,江苏正在不断出新招

以提前预警构筑城市韧性

一座韧性城市,在面对冲击时具备有效反应能力,而预警系统正是为生命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

地震预警能在破坏性地震波抵达前,为公众避险和高铁制动、管线关闭等应急处置抢出黄金时间,阻断次生灾害链条。过去,这项抢时间的任务曾以分钟计算。而今,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通过1.8万余个监测站点组成了一张防护网,地震首报平均仅需7.4秒即可发出。

20247月,江苏省地震局与腾讯公司联合开发的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江苏成为全国首批上线公测微信地震预警服务的省份之一,目前该服务用户数近80万。

江苏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工程师王琛介绍,除了线上服务,江苏已在线下部署近300台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主要安装在政府和相关公共场所,覆盖了60余所学校、多家医院、公园及燃气企业等关键节点。苏州市还将地震预警终端部署到苏州市体育中心和昆山奥体中心,服务苏超赛事地震安全。此外,依托区县应急广播平台和有线电视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也预计在年内完成技术测试,可面向省内用户提供服务。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地震预警系统正转化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体系。王琛介绍,江苏省地震局为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研发的可视电话终端,已在盐城等地应用并推广至全国;为文物建立的地动监测系统,可以评估城市振动带来的潜在影响;还针对海上风电设施安全提供定制化服务,保障海上风电生产运行安全。

在气象服务领域,江苏气象部门创新构建的“31631”递进式监测预警体系,正在为全省筑牢气象防灾减灾安全屏障。江苏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副处长王平解释说,“31631”即提前3天风险预判期,发布早期预警,向决策层报送风险信号;提前1天精准锁定期,发布预警信号,精细化到镇或街道;提前6小时进入临灾叫应期,提前3小时发布临灾警报、提前1小时滚动更新天气实况和趋势演变。

今年7月份台风竹节草影响期间,常州气象部门提前3天报送风险预警,提前1天锁定镇街级影响区域,通过两小时一通报机制实时共享数据,助力当地精准防御。全区橙色、红色预警10分钟内发布,网格员将信息直接传递到群众手中。

王平介绍,江苏气象与21个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今年主汛期,江苏气象预警提前量已达48.6分钟,准确率超八成,连续74个月发布无差错。目前,我省建成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年发布预警信息超1.5万条,累计送达8亿人次,通过短信、应急广播、北斗系统等方式,力求预警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天眼织密安全防护网

面对江苏沿海复杂的地质与海洋灾害形势,我省地质部门正在用科技织密安全防护网。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副主任詹雅婷介绍,团队靠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地表形变毫米级监测,十余年积累的动态数据库,就像苍穹天眼,精准识别城市建设区、沿海养殖区等沉降风险区,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汛期里,多源卫星数据与岸基视频监测网络协同发力。一方面,近千公里的海岸线高空视频监测网实现24小时守护;另一方面,通过比对时序遥感影像,团队能为洪泽湖、石臼湖等提供精准的洪涝风险预测。在海洋生态保护上,今年首次用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开展浒苔水下立体监测,印证了浒苔暴发多源多点结论,赤潮、马尾藻灾害期间,卫星遥感也及时提供监测数据支撑。

一旦发生险情,我们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人员张丽介绍,团队推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模式,今年已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不稳定斜坡1000余点次,确保了今年全省发生的2起地质灾害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监测预警方面,专人24小时紧盯雨情水情,及时研判风险趋势,协助发布省级黄色预警,还做好专业监测站点维护,发现数据异常第一时间现场核实,让预警更精准。

以科普知识武装大脑

用防灾减灾知识武装大脑,是韧性建设最核心的软实力。围绕今年国际减灾日,一场覆盖全省的安全大课早已在江苏各地科普场馆陆续铺开。

1010日,扬州科技馆为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定制了专题研学活动,通过龙卷风体验区的气流演示、地震小屋里的模拟震动,让学生们直观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

1013日当天,多地举行科普活动。大家看,这个动画视频展示的就是郯庐断裂带的形成过程,我们东海县的水晶矿脉和地下温泉,都与它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连云港市东海科技馆大厅内,一场名为解密家门口的地球密码的专题讲解正在进行,市民们亲身体验了模拟地震,并在互动答题游戏中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同日,盐城市科技馆邀请了江苏省地震局科普专家为盐城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救援科普讲座。

据悉,这轮科普活动还将持续。1017日,宜兴科技馆将在防震减灾厅面向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开展专题活动,推广自救互救技能;南京科技馆也于10月中旬推出小小安全员特色体验活动,孩子们可在负一层消防科普教育馆体验烟雾逃生通道,学习灭火器操作等。从地质知识到逃生技能,一场场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普,正将防灾减灾的种子根植人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杨易臻 蔡姝雯 通讯员 陈娟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