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时光里的乡韵——老照片与乡村记忆” 摄影展在闽江学院图书馆西展厅拉开帷幕。这场集中展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的展览,不仅是乡土记忆的生动呈现,更成为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应对新闻传播生态变化,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乡村新媒体 CEO”的鲜活实践样本。
新闻传播生态变化下的改革动因:破解人才培养新命题
自2017年起,新闻传播领域迎来深刻变革:AI内容生成重构内容生产逻辑,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平台颠覆传统渠道,用户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参与”的碎片化互动成为常态,算法推荐则对传播效果优化提出更高要求。这一变化直指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内容生产需更智能、渠道传播需更整合、用户运营需更精准、效果优化需更科学,传统“课堂讲授+理论考核”的培养模式已难以适配行业与乡村振兴的双重需求。
在此背景下,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率先破局,以“服务地方、赋能乡村”为导向,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 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体系:
以教育链深化职普融通:打破“理论与实践”“校园与乡村” 的壁垒,将乡村田野设为“移动课堂”,把新媒体运营、品牌策划等专业课程与乡村实际需求结合,破解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的堵点; 以人才链促进产教融合:嵌入真实乡村传播项目的“效果检测系统”,让学生在助农策划、乡土影像传播中实时复盘数据,提升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产业链助力科教融汇:将乡村振兴中的产业需求转化为科研课题,用数据成果与科研结论反哺课程设计,让教学内容紧跟乡村产业发展; 以创新链推动三融协同:借助 AI 技术优化实践路径,例如用 AI 辅助影像素材整理、用算法分析乡村用户偏好,推动“智能 + 乡村传播”的融合实践。
通过这一改革,学院重点培育学生智能内容生产、智能渠道整合、智能用户洞察、智能效果优化四大新能力,为“乡村新媒体 CEO”人才培养奠定核心基础。
摄影展里的“能力答卷”:“乡村新媒体 CEO”实践成果落地
此次摄影展由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图书馆、乡村振兴研究院主办,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共同策划,135幅参展作品均为学生运用“四智传播能力”服务乡村的实践结晶,处处体现 “乡村新媒体 CEO” 的素养:
智能内容生产:用影像讲好乡村故事
三个展区的作品精准呼应乡村传播需求:“岁月留痕・旧照故事”以“老照片+新风貌”的对比叙事,挖掘乡村变迁的情感内核;“美丽乡景・时代印记”聚焦自然风光与基础设施完善,构建乡村“宜居宜业”的形象认知;“温情人文・记忆分享” 捕捉劳作身影、传统技艺、淳朴笑容,传递乡土文脉的精神力量。2025 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廖婷在塘西村创作时感慨:“不再是单纯拍风景,而是用影像构建‘乡村故事线’,这是课堂上‘智能内容叙事’理论的最好实践。”
学生廖婷
智能渠道整合:让乡村故事“活”起来
展览创新采用“二维码藏故事”的展陈方式,学生将作品背后的乡村人物故事、拍摄心路历程制成短视频,观展者扫码即可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摄影展的“静态局限”。这种“图文+短视频” 的多渠道整合,正是学院“智能渠道运营”课程的实践应用;现场同步展示的乡村振兴、摄影主题图书,则是“内容+资源”整合能力的延伸,助力乡村文化传播场景拓展。
智能用户洞察:精准对接乡村需求
2023 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林艺琼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在仙游县社硎乡,她发现村里老人缺乏高清肖像照,便主动发起“为全村老人拍照片”活动,用镜头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长期在塘西村创业的微影像团队、赴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实践的传播团队,则针对不同乡村的“用户画像”定制传播方案。这些实践背后,是学生运用“用户洞察”方法,精准捕捉乡村居民、乡村产业需求的能力体现。
学生林艺琼
智能效果优化:用自媒体引客打卡,让展览“走出校园”
为扩大展览影响力、吸引校外人员与游客参与,学生团队以 “智能效果优化”为核心,搭建多平台自媒体传播矩阵并实时调整策略:在抖音发布“展陈亮点15秒短频”,用AI剪辑工具提炼老照片对比、二维码互动等吸睛片段;在小红书推出“观展攻略”等。截至开展第七天,自媒体矩阵累计曝光量超8万次,吸引校外游客、周边高校师生等超200人专程打卡,部分游客在观展后还前往学生实践过的乡村调研,形成“展览-传播-乡村引流”的良性闭环。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周春雨说:“从确定传播内容到调整推送策略,每一步都靠数据说话,这就是‘智能效果优化’的意义,让传播不仅有流量,更有实际价值。”
来看展的校内外观众
改革见实效:从“课堂”到“田野”,赋能乡村与人才双向成长
“从镜头语言到商业策划,乡村是天然的实训基地。”乡村实践指导教师江月英指出,学院的教学改革核心是 “把课堂搬进田野,以实践为梯”,最终形成“专业技能+乡村振兴”的“乡村新媒体 CEO”人才培养新范式。
改革落地以来,成效显著。近三年,新闻传播学院依托该范式孵化助农创业项目11个,其中3项斩获省级双创奖项。学生在乡村实践中不仅掌握了新媒体运营、品牌策划、影像叙事等核心技能,更培养了“扎根地方、服务乡村”的意识。此次展览后,学院还将推进“乡土记忆保存活化”项目,并拓展“一院一品” 实践基地,让更多学生“把设计做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据悉,“时光里的乡韵”摄影展将持续10天。这场展览不仅是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亮相,更彰显了高校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通过培养适应新闻传播生态的 “乡村新媒体 CEO”,让传媒力量成为激活乡土活力、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重要支撑。(闽江学院 江月英)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