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国创新案例!近900家“蚂蚁雄兵”,在这里汇成“高企森林”

交汇点讯 近日,中国人才杂志社公布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宿迁市《引建“蚂蚁雄兵”式人才科技项目》成功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聚焦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层次人才、高成长潜力、高价值资本”的“蚂蚁雄兵”式项目……近年来,宿迁市在招才引智上走出了一条独特路径,这些项目规模虽小,但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

数据显示,宿迁已累计竣工此类人才科技项目884个,其中139个项目关联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教授博士当“老板”,前沿技术变身宿迁产品

在宿迁,一批由高校教授、博士团队领衔创办的科技型企业,逐渐成了产业创新的新生力量。

在宿迁经开区的华创机器人技术开发(宿迁)有限公司,由东南大学教授团队研发的无人驾驶零售机器人已进入调试阶段。而走进宿豫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团队创办的宿迁国纳超纤材料有限公司,其创新的超细纤维技术,能显著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已获得市场关注。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中国药科大学博士团队在宿城创办京氧健康科技,研发“AI+微高压氧舱”;留美硕士朱静创办铭启科技,攻关新一代环保包装技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彭立增博士团队的功能性创新食品项目,也于今年6月签约落户宿迁高新区。

这些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项目,技术“成色”足,正将实验室里的前沿科技,转化为宿迁工厂里的实际产品。

精准服务,全力招引“科技良种”

为加速集聚这类项目,今年6月13日至9月20日,宿迁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人才科技项目招引“百日攻坚”行动。瞄准全市“615”产业体系及新质生产力布局,通过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活动,主动出击招引项目。9月4日,宿迁就将创业大赛的赛场设在了青岛,吸引了9个当地项目参与路演。而在泗阳、苏宿园区等地举办的系列赛事,也促成了一批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的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宿迁不仅要把项目引进来,更要让它们活下来、长得大。记者了解到,宿迁为这些人才科技项目提供从签约、开工到竣工的“全流程帮办服务”。项目落地后,还会对其建档管理、精准培育,推动其尽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企业。

“单点开花”到“链式反应”,创新生态渐成

884个项目的落地,已经在宿迁的产业版图上引发“链式反应”。

在宿城区,江苏禄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开模能力,为格力、双鹿等本地家电龙头企业提供产业链配套,补上了关键一环。在沭阳县,由东南大学博士团队创办的广登精密科技,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X射线管产品,已与国内十余家医疗器械制造商建立合作。

这些“蚂蚁雄兵”精准嵌入宿迁的产业链条,有的解决“卡脖子”技术,有的弥补产业链空白,有的则开辟了新赛道。如宿豫区的绿能氢创科技,聚焦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泗阳县的恒辉电子,则专注于充电桩、光伏储能领域的核心元器件。

仅在今年的运河电商大会上,宿迁就一次性签约了37个人才科技项目,涵盖新材料、人工智能、机电装备等多个领域,其中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的项目占比超过六成。

宿迁市紧扣高科技含量、高层次人才、高成长潜力、高价值资本,集聚“蚂蚁雄兵”式的人才科技项目,整合工作力量、构建科创生态,共同推进项目引培取得更大突破,并持续优化引才方式和培育生态,确保更多“项目质态优、科技成色足、人才层次高”的好项目落地生根,为地方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责编:史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